我爱种田(42)

学生的家长在旁边也大笑,连记者都在惊愕的“啊”了一声后笑出声来。

这显然是带了点玩笑意味的,但并不妨碍网友们玩梗。

“……只有学霸才能这样说好吗?我觉得C大食堂好吃我也考不上C大!”

“我X,这是我们市的理科状元好么,省里排名也很高的,好多学校找他,没想到……”

“致其他学校招生办,现在知道你们输在哪儿了吗?”

“一食堂老板快醒醒啊,现在招生真的不止是招生办的工作了!”

“@本校食堂,麻烦睁大眼睛看好了,承担起你们的责任啊!!”

“教练,我也想吃C大!”

“吃C大可还行?上C大吃食堂啦!”

……

……

仍旧对外界消息毫不关心的崔栖潮,沉浸在辣椒选育工作中。他的辣椒选育试验有了初步成果,这一系列的辣椒都被他以大学名CX命名,从CX一号到CX十一号。

以塑料大棚栽培为主,结果出来,最高的CX三号产量比市面上销售较好的同类辣椒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之多。平均下来,每种增产达到百分之十二。

其中,崔栖潮觉得最为均衡的是CX七号,增产百分之十六,发病率也低了六个百分点,抗病性优秀。

在接下来,崔栖潮还要再进行比较试验,并拆了大棚,来个露地栽培,又需要一段时间。

经过多组试验之后,崔栖潮需要进行多点区域试验,也就是在土壤、气候各异的不同地区栽培,观察辣椒的在各地的表现情况是否稳定。

这个试验,显然不是被困在校园副本的崔栖潮能够随便完成的,不过他最近一直在玩孟畅介绍的那个APP,于是在上面发了个帖子:

辣椒良种,私人选育,年底有货,免费赠送。数量有限,需要先请留下联系方式。

有话叫“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良种与良法农业最重要的两大基础。

不是每个农业从事者都有崔栖潮那样精准的判断力,也就是优秀科学的种植方法,那就非常倚靠良种。

良种有两个意义,好品种,和好品种的好种子。

崔栖潮提供的,就是好品种的好种子。但是,他在农学界毫无基础,哪有人会无缘无故做他的试验品。人家土地放在那儿,当然不愿意花几个月试验不知名种子。

崔栖潮已经想到了这点,这才提前几个月放上去,聊胜于无,这几个月里,兴许他能在APP上积累一点人缘,帮他试种。

他都想好了,如果APP上也没有反响,那就去找崔校长,学校肯定不止孟畅一个家里务农的家庭,找一下资料,就算倒贴钱,他也要把试验完成。

……

与此同时,“小农问答”网的许多用户,都逐渐注意到了一个叫崔栖潮的用户。

这个个性签名写着“神农后人”的家伙,流窜在几乎每一种作物板块,回答着几乎每一种类型的问题。

一开始关注到他的都是认证后的专家,普通用户看到这种签名以及光秃秃的头衔,基本都会略过,更加重视专家的回答。专业人士才能注意到,这个崔栖潮回答得其实很准确。

很多时候,提问者描述得不会特别准确,专家也需要从多个角度判断,或者进一步询问情况。

这个崔栖潮,好像一直在线,专注刷新新问题,只要在线看到了新问题,五分钟内作答。就如同他告诉孟畅爸爸辣椒出了什么问题,多半是某某原因,如果不是,看看某处,如为某种情况,则是某原因。

他这个回答,第一原因基本是对的,整体的准确率更是百分之百。

从粮食作物到果蔬作物,从食用菌类到块茎作物,中草药和花卉作物也难不住他,有时候还特么跑到家禽类去客串一下。

普通用户起初是注意不到这个情况的,也就专家们私底下念叨一下:这多半是哪个农业机构的技术人员共用账号吧?

直到某一天,空降一个小白,提问:

我家的阳台长这个样子,想利用一下空间,尽量多种些吃的改善生活,请问我该怎么办?

这种问题专家根本不想回答,或者敷衍一下“建议种植葱姜蒜”。

这个崔栖潮又来了,他还拍了一下自己家的阳台,放出来说:“我的公寓阳台大小和你家的差不多,你可以参照一下。”

那张图片中的阳台,可以说把立体种植应用得淋漓尽致,在最大限度内利用了阳光、空气、空间。

从崔栖潮最开始来,只有一株盆栽辣椒,到现在,满满当当。

图片有小字标注种类,两角的超大长方形盆里长出藤蔓,挂着几个硕大、黄橙橙的南瓜。南瓜对土壤的要求并不是太高,理论上阳台是可以栽种的,但是,后续管理却具有相当的难度,普通人根本不会选择在阳台种南瓜。

拉棉花糖的兔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