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种田(54)

本来打算做个下酒菜,喝点小酒的,结果辣椒炒鸡胗一下肚,酒没喝几口,大米饭倒扒了两碗,还张着嘴直喘气。

虽然嘴里辣得不行,但孟父心里头高兴啊。

他之前种的那个品种的辣椒,质量远不如这个CX七号,今年卖给收购商大概一块五到两块一公斤,就这辣椒的品质,辣味浓品相又好,按他的想法,怎么也能卖到五块钱一公斤吧?

一年能种两次,那一亩辣椒的毛利润,一年有三万六千!像买种子、肥料之类的,也就是两三千块钱的事,只是小头,这还是一亩,他家还有两亩地,如果都换上这种辣椒呢?

换在之前,三亩地一年的收入撑死也就是万把块钱。

孟父想着想着,特别心热,恨不得立刻就让儿子去问一下专家,这辣椒种以后怎么买。

孟父会算这个帐,他的邻居们也会,这些邻居早看他产量高眼热了,结果后不少人跑到他家来弄两个辣椒回去尝,也被味道给惊艳了。

随便和什么菜爆炒,加进去提味,爽辣得很,要吃不了太辣,放那么几小片就够了。

这个CX七号产量又高味道又好,怎么没让他们遇到那专家送种子的好事?

大家都问了起来,这种子具体什么情况,要是成本不是太高,那他们也想一起种啊。孟父倒不会觉得如何,一个村的人一起种一样的菜是常有的事,也好和采购商谈。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专家什么时候能正式推广CX七号。

……

除却孟父,其他试验田也捷报频频。

崔栖潮收到消息,在气候比较适宜辣椒生长的地区,CX七号表现出色,亩产最高纪录冲到了4600公斤,最低也没有低于3500公斤的,加上生长期间的表现,整体可以说大获成功。

其中一个种植者说,他认识的收购商去他那里看菜的时候,也尝了一下这个辣椒,当时就表示,这个品质,这个色香味,不谈网上怎么议论,也愿意出八块一公斤的价格收购。

这个价格,比孟父那边预估的高上许多,也就是说,按照这个价格他一年种两次,三亩地年收益能有十多万!

得知这还是实验产品,没有大规模种植后,收购商都特别可惜,特意问了品种和研发单位,打算以后重点关注。

崔栖潮的直播帖很多人在关注着,采收期过后,所有数据一汇总,好些人都坐不住了。

私信几乎把崔栖潮的站内信箱冲爆,有求购种子的农户,这一类是最多的,有想谈合作的各类农业公司、收购商,尤其是种业公司,多得崔栖潮根本回复不过来。

还有把电话打到崔栖潮办公室来的,都不知道从哪得知他的电话号码。

最有门路的,还得数南海农科院的蔬菜研究所,他们是直接通过崔校长联系到的崔栖潮,他们知道崔栖潮是单干,想问他会不会自己成立种业公司。如果会,那么以后大家也可以合作。

他们是通过自己的渠道,拿到了一点成品的,可以确认崔栖潮在发种时承诺的品质全都呈现了出来,甚至有超越。

私人选育,规模那么小,能够达到这个成果,实在太惊人了。就算说是专业研究院或者种业公司选育出来的,大家都信。

他们还问到了崔栖潮独自研究这个品种多少年,崔栖潮没好说真话,因为正常选育工作还持续好几年,他只用了一年不到。

“还有一个问题,崔先生,你这个CX七号,能申请多少项专利?”蔬菜研究所的人问。

崔栖潮:“不知道,还要申请专利?”

研究所的人:“……”

研究所的人急了:“当然要啊!你为什么不呢,赶紧准备啊!”

崔栖潮对这些流程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可以说并不怎么上心。

崔栖潮基本是被这些老打电话催他的人,赶鸭子上架去研究相关内容。

与此同时,很多学生、网友都知道了崔栖潮的试验大获成功,同样在催促他,不早点推广大家怎么能吃到CX七号?

……

过了几天,蔬菜研究所的人亲自登门了,崔校长也在场。

“崔先生,你好。”来者是研究所的研究室主任,寒暄了没几句就道,“其实我走这一趟,目的很简单,是想诚挚地问问你,有没有兴趣加入我们的研究所?”

崔校长脸色稍微变了变。

研究室主任的目的确实很简单明确,其实现在不少人注意到了崔栖潮,不是那种一连发表很多论文的突出法,而是他的辣椒商品性太强,大家没有办法不注意。

如果这样一个人才加入,能够多出多少课题,申请多少经费,获得多少农业科技奖?

崔校长干笑着道:“……等等,杨主任,你事先没说是要邀请我侄子啊。”他还以为只是想谈合作、参观一下菜地之类的。

拉棉花糖的兔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