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春(748)

觉得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妒忌之心。

回去就请了周少瑾过来一起打理庶务。

虽然两世为人,可周少瑾从来就没有真正打理过这些——初嫁林世晟的时候。有林太太在,轮不到她,她也心如灰烬,无心管这些;等到了田庄。外在林世晟,内有郑妈妈,她依旧是什么事也不管的。现在着婆子在那里回禀李氏鱼多少钱一斤。比平时涨了多少;ròu多少钱一斤,又比平时贵了几分;家里需要准备多少斤鱼。多少斤鱼,还有买胡椒、盐等物,她觉得很有趣,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那些仆妇虽大多都是周氏的陪嫁,却是有眼色的人。见周少瑾有兴趣,就说得越发仔细起来。连什么是胡椒,家里吃的是哪里的盐都一一为她解释,她也就正式开始在李氏身边帮忙,拟着春日宴请菜单,指使着丫鬟婆子准备过年的什物。

等到了腊月二十三,周镇封了印,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个团年饭,周镇就带着两个女儿在书房里玩。

说的是玩,周少瑾前世今生都是个安静的,坐在那里拿本闲书也能和翻上一日,倒是周幼瑾,少有父亲做伴,父亲个子高,被抱着也看得远,天天赖周镇的怀里不要别人。

周镇就读《孝经》给周幼瑾听。

周幼瑾却抓着周镇的那支青花瓷笔管的狼豪笔不放手。

周少瑾抿了嘴笑,道:“爹爹还是别用这种笔了,池舅舅说,嗯,这笔笔管太重,摆着看看可以,写字却太费劲。”

实际程池说的是笨蛋才用这笔。

周镇笑道:“说是文德阁这几年出的新式样子,别人送的。”

程池说文德阁是吃饭了撑着了,笔墨买得好就开始买名声。

周少瑾笑道:“那您也留着送人好了,何必自己用呢?”

父女俩正说说笑笑,有小厮进来禀说,常秀才求见。

周镇面色微愠,声音却还平和,吩咐那小厮:“就说我有客人,请他年后再见。”

小厮退了下去。

周镇打量周少瑾,见她眉宇间一派详和,正轻声细语地和周幼瑾说着话,他这才放下心来。

这种龌龊之事,不必让女儿知道。

一家有女百家求,他本不想因此随意得罪别人,让女儿传出什么不好的名声,不利于以后结亲;可现在却觉得这个常秀才简直是脑子里进了水,不收拾收拾他,他大概以为这世上的人只有他聪明,别人都最傻子!

大年三十的祭了祖,周镇就开始忙起来。

主持春耕的祭祀,给保定府的士林宿老们拜年,参加那些文人骚客的春宴,应酬下属乡绅的宴请,等到了正月十三,由常秀才出钱出力,保定府办起了灯会。

九层塔高的花灯矗立在保定府最繁华的大街上,半边天都被照亮了。

李氏抱着周幼瑾再次问周少瑾:“你真的不去看花灯吗?往年保定府的花灯可没有这样的壮观。你父亲也说了,不能因噎废食,我们还能因为那些小人就不过日子了……”

可周少瑾却不为所动,温柔地笑道:“外面太冷了,我实在是不想出去。”

李氏想了想。道:“那我也在家里陪你吧!”

周少瑾望着睁着清澈的大眼睛望着她的周幼瑾笑道:“妹妹只怕是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壮观的灯会吧?你就带着妹妹去看灯好了,我在家里做会针线就醒了。”说到这里,她想起樊刘氏等人跟着自己来了趟保定府还没有怎么出过门,道,“樊妈妈和春晚你们也去吧,留了商嬷嬷跟我作伴就行了。”

春晚几个自然不愿意把周少瑾一个人丢在家里。

周少瑾好说歹说,才让樊刘氏等人跟着李氏出了门。

她就在灯下做着针线。

外面不时传来阵阵炮竹声。还有大声喝彩和喧哗。越发显得官署的后院静谧、寂寥了。

商嬷嬷端着给周少瑾的莲子红枣血糯粥,看着独自一个坐在屋里,被灯光拉长了影子的周少瑾。只觉得冷冷清清,从指头冷到心里。

她不由放轻了声音,道:“二小姐真的不出去看看花灯吗?要是您嫌人多,我陪着你去好了。”

“真的不用了。”周少瑾抬头朝着她笑了笑。笑容温顺柔美,“我不喜欢在外面走动。”

她这张脸。太惹祸了。

池舅舅不在保定,她心中隐隐不安。

商嬷嬷见她说得诚心诚意,虽然心中大怜,却也不会勉强她。只是她不会怎么会做针线。就陪周少瑾坐着,和她说着闲话。

时间也就过得飞快。

不一会,周少瑾就fèng好了一只袖子。

上一篇:美人如玉剑如虹 下一篇:穿越以和为贵

吱吱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