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掌印太监的朱砂痣(78)

作者:话旧时 阅读记录

她们似乎对于兵将见得多了,觉得军卒过境稀松平常,瞧见队列齐整的兵士,还好奇的望着,几次因为贪看而抓鸡失手。

王咏在窗子处探着头,一个不怕生的女童瞧见他,便嬉笑着向他挥手,另外几个孩子抓住了鸡,紧紧抱在怀里,扯着她颠颠的跑着回去了。

他在化池行省激起的满怀郁气,于卢州孩童们的笑声里散了个干净。

瞧见卢州知州率官员跪迎时,王咏甚至亲自上前,搀起了他。

知州姓陈,并非世家出身,祖上出过官,家学还算渊源。他年纪五十开外,鬓角斑白,脊背已有些弯曲。

王咏来时做过功课,对陈知州有了不少了解。

此人在朝中左右无靠,不论是王咏的新成派,还是世家、文臣组成的崇明派,他都不肯沾边。

陈知州素常胆小,本来京官做得不错,一直明哲保身,后来见两派斗得太凶,东风压倒西风乃是常事,甚至牵连了一些中立之人,唯恐殃及自身,便主动上书,请求调到外头做州官去了。

没有利益冲突,卢州城外又瞧着不错,王咏待他较为和气,道:“刺史请起,你是一州长官,何必向我下跪。”

陈知州顺着他的搀扶起身,没把王咏这句客套当真,恭迎王咏进州城。

城中又与城外不同,别有一番滋味。

临街的房舍大多都老旧了,显出修筑多年的烟火气。

这些屋子都是各式各样的店铺,其中人来人往,街头少见摆摊卖东西的小贩,一些年轻女子,三五成群,在胭脂铺子等地进出。

王咏一眼扫过,问道:“刺史知我要来,提前净街了?”

“并未。”陈知州小心道。

“怎么不见多少摆摊子的人?”王咏又问。

“厂臣有所不知,卢州临边区,多有外国不轨之人,进城刺探,一年之内少说也得抓二三十人。”陈知州说。

王咏目光在那些女子身上停留片刻。

一方水土一方人,说得果然不假,阳上与化池临近,只不过变了个行省,风俗也就跟着变了。

许是接近边境,本就民风彪悍,再加上多有战事侵扰,卢州学不来京城和大齐腹地安稳之处,从上到下都盛行的迂腐,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儿,便常在外头走动。

“……后来又多了作乱的,多是扮做货郎,被人抓捕时,从摊子中拔出刀剑来伤人,甚至劫走妇孺。我来卢州后,便做主只许人在店铺中贩卖货物了。”陈知州继续道。

这是个胆小到谨慎至极的人,如此处理说不上最好,当然也不算错,王咏点头,认可了这番解释。

跟在二人身后的叶奉得忽然插嘴道:“陈刺史既不许他们走街串巷的做生意,那些小贩如今做何事谋生?”

陈知州回头瞧他一眼,拿不准叶奉得什么身份。

见是王咏带来的,陈知州不敢忽视,先望了望王咏,得他首肯,便回道:“城中开了坊,期间修建了不少棚户,那些人便聚集此处贩卖,只是进出都要受人检查罢了。”

王咏没说话,听得很安静。

他以前打仗,不是往南,便是往北去,倒还从没打过越安此国。

阳上、源中、太尚三省共设十个边防重镇,专为阻击越安。行省中其他府州县,最重要的职责是维持边防重地的兵力和粮草等后勤。

此时来到卢州,王咏最关注的是当地卫所的兵力问题,至于民生,叶奉得不提,他便忽略了。

叶奉得很快便和陈知州攀谈起来。

他们既然说到了民生,王咏干脆也把心思放在卢州民生上。

他不在意陈知州说的那些话里,真的假的都有多少。

横竖眼前看到的,远胜于琼州,百姓似乎衣食无忧,这便是陈知州的能耐。

如果属实,等他回京去了,自然也不吝啬于御前的几句夸赞。

·

一行人来到州衙。王咏先使人查了卢州账簿。

大齐对于各地税收,都定着最低限度,卢州城年年压着最低的限额来过。

这便有些奇怪了,不过想想州城内外百姓的生活情状,便可以理解了。

其次州中吏治、兵员供给等都能说得过去。陈知州在位两年,还消了不少前任官员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可见能力比旁人要高不少,坐在知州的位子上,算是屈了。

王咏瞧完了账簿册录等物,看陈知州便越发顺眼,与他来之前,派人到城中调查过的结果相仿。

他便微微笑了一下,道:“陈刺史好前途,既不愿回京,地方府官,日后少不了你一席之地。”

这便是承诺了。

他没多注意陈知州的反应,站起身来。

卢州从记录上来看,一切都好,不必他费心整顿,至于其他,像卫所之类,并不属州官管辖,便要自己去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