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1116)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严令轩道:“陛下,老臣不知皇后娘娘已平淮州之叛,那日然是因忠君忧国,才有此谏!”

“哦?这可就稀奇了。”步惜欢反倒笑了声,“爱卿一贯迂腐,听罢那些奏报,难道不该是向朕弹劾皇后护送巫瑾回国乃屈尊降贵、有辱国体之举,州衙问政有牝鸡司晨之嫌,隐瞒平叛捷报有肃清异己之心吗?”

一帮老臣颤了颤,无不眼神飘忽。

严令轩头抵宫砖,仿佛豁出去了,“启奏陛下,若依纲常,的确如此。”

“那依纲常,爱卿说说,南图诸皇子夺位之战一触即发,谁即君位,关乎国家安危,巫瑾回国凶险重重,朝中谁能替朕解忧,把巫瑾给朕安护送回国,排除万难助他登基?淮州大灾,谁能为朕出一富仓之策,既利国又不伤民,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谁能看出赈灾三策之弊,解重建村镇之困,收商户民心之失,除不法漕商之害?朝中有谁能当此任,爱卿荐来给朕听听!”

“呃,这……”

莫说严令轩荐不出来,满朝文武,无人能荐出一人。

淮州八月大灾,至今朝议过数次,不是无人提过富仓之策,可提来提去,都是些旧法子,无非是出减税之政,增赋税名目,明减暗涨。不是无人道破过赈灾三策之弊,只是苦无两之策。那赈贷及分期还粟之策可真真是新策,破除旧法,另辟新径!不论皇后涉险前往南图、瞒报平叛捷报之举能叫朝中不喜皇后的老臣揪出多少错来,只此一策,无错可挑!

严令轩心知肚明,只能强辩,“老臣以为,我泱泱大国,能人贤才辈出,未必无人能为陛下分忧……”

“嗯,这话朕倒是信。”步惜欢气定神闲地点了点头,却忽然话锋一转,从宫人手上捞来那本赈灾的奏事折子就掷了下去,摔在一干老臣面前,风平地而起,刮得人须发乱摇,“但你们告诉朕,朕上哪儿找能人贤才去?朕要取仕改革,你们一个个这也不可那也不可,动不动就跟朕提祖制、提旧例,改革之事举步维艰!现在朝廷要用人了,你们跟朕说泱泱大国,能人贤才辈出!能人贤才何在,朕是找不见,朕只知现在拿着朝廷俸禄的人是你们,你们却不能为朝廷分忧,朕要你们何用?!”

一帮老臣伏了伏身子,开始哭了起来。

严令轩嚅了嚅嘴皮子,接不上话了。

“你们以为朕愿让皇后出宫涉险?朕曾问皇后,何时才能长相厮守,皇后说,国泰民安时。”步惜欢长叹一声,眉宇间痛色深沉,“朕与皇后心系社稷,而你们不为社稷分忧,反倒处处为朕添忧,默守陈规,迂腐不化,见天儿的在朝堂上奏着那些于社稷无用的陈词滥调,朕看你们是真的老了,再不去朝,换一批新血上来,朝廷就该从里头儿开始烂了!”

百官闻言心头咯噔一声,这才惊觉皇帝肃清朝堂,其目的竟是为了清出一些职缺,好为取仕改革新纳的人才铺路!

帝王心术惊了百官,金殿之上又生暗涌。

这时,步惜欢拂袖道:“你们不是常将纲常祖制挂在嘴边吗?朕今日就成你们!你们那日在宫外跟朕死谏,今晨又在太极殿外跟朕兵谏,朕就你们一个忠臣之名!革御史大夫严令轩及其党从官职,除其乌纱朝服,偏殿赐死!”

“啊?陛下!”一帮老臣纷纷仰头,惊慌痛哭。

严令轩呼道:“陛下!老臣真的是忠君忧国啊!”

“朕不疑爱卿,但死谏是卿等自个儿说的,信义不可失,朕也是无可奈何,更遑论兵谏乃大逆之举。”步惜欢目光凉薄,说罢拂了拂衣袖。

禁卫上前,摘冠去袍,叉起人来就走!

宫人随行,已去备白绫毒酒了。

“陛下!陛下……”一群老臣被拖出大殿,哭声渐远。

殿内一下子又空出一大片地方来,唯剩秋儒茂几人还跪着。

“陛、陛下……”秋儒茂战战兢兢,声如蚊蝇。

步惜欢道:“秋爱卿,朕跟你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此前八府之事,朕已在太极殿中警示过你了,今日黄爱卿、王爱卿皆未叫朕失望,独独你让朕失望了。你称左相、傅爱卿和韩爱卿皆是祸国奸臣,朕实在不知你狎妓好色,德行有亏,怎么有脸弹劾别人。禁卫!”

禁卫闻令上前!

“殿阁大学士秋儒茂狎妓成癖,德行有亏,污蔑忠良,大逆不道,革其及党从乌纱朝服,推出午门斩首示众,流放三族,永不录用!”

“遵旨!”禁卫领旨而动!

秋儒茂等人疾呼饶命,却被禁卫不由分说的拖出金殿,下了殿阶,行过广场,一路往午门去了。

金殿之上,反臣尽去,众臣这才跪了下来,齐声道:“陛下英明,吾皇万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