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1373)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死的是替子。”暮青下此断言,却欢喜不起来。正如阿欢那日之言,姨母疯疯癫癫的,很难说她把人带入密道时,人是否还活着。不能排除一个可能,就是当时人已死在延福宫中,而姨母受了刺激,不肯相信爱子已亡,于是杀了替子,神志不清之下将人带入了密道。当然,也有可能人当时还活着,但重伤出宫,待在宫外要比留在宫中凶险得多。

“大图眼下这么乱……”暮青不敢想象巫瑾若尚在人世,眼下的处境该有多艰险。

“发兵吧!”步惜欢道,今早随灵柩一同送来的还有大图朝廷罗列的军械粮草的账目,上头盖了皇帝信玺,今儿朝中已议定此事了,旨意都已备好了。

暮青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自得知密道之事,探子们就已经在大图查探消息了,但正如同验尸都难以断定大哥是否尚在人世,又岂能知道何日能再相见呢?

或许,你若安好,不过是心中祈盼。

或许,终此一生,相见只是余生之念罢了。

眼下能做的,唯有发兵了。

——

十月底,发兵的圣旨传到岭南,乌雅阿吉立刻点兵,久候多时的大图使臣们大喜,也随大军一齐动身。

这天傍晚,贸易市镇外的稻田正收割,最后一垛稻子运入城中时,一个浑身是血的人倒在了城门口。

巡城兵马将人带入官署,急传郎中,发现此人身中数刀,背上插着一支羽箭,箭身已经折去,箭头深嵌在骨肉当中,伤口皮肉红肿,蓄着黄白的脓水,显然已中箭有段日子了。而此人身上的刀伤有新有旧,可见是一路受人追杀至此。

巡城兵马未在此人身上发现行囊,但知道此人非寻常流民,于是遍查其身,果然在伤者衣衫内的夹层当中发现了一封文书。

小将打开文书一看,啊了一声,如遭雷击!

官署文吏诧异地接手过目,神情如出一辙。

“快!快禀军中!”官吏匆忙合上文书,刚要交给小将,又谨慎地收了回来,而后以将伤者抬去救治为由屏退了左右,只把小将留在堂中,耳语道,“此人既然逃入城中,追杀之人必会尾随而至。兹事体大,小将军回军中报信,今夜路上恐会遇伏,文书不能有失,故而留下为好。今夜城门会严加防范,官署亦会由重兵把守,盼小将军能将消息传入军中,带大军来取!”

小将道:“城中皆是流民,鱼龙混杂,难说没有奸细,重兵把守官署,会不会此地无银三百两?”

官吏道:“外出信兵,内设重防,何处为虚,何处为实,由他们猜去!不来则好,来也不惧。”

能在贸易市镇上担当赈济差事的官吏都是调集有度、处事周全之人,小将略一思量,点头应允。官吏在堂内假意递交了文书,小将避在暗处作势将手揣入怀中,而后朝官吏抱了抱拳,出了大堂,立刻点出一支精骑,奔出官署,上马而去。

这天傍晚,贸易市镇的城门关了又开,一支精骑军踏着仅余的一线夕阳往国境线上驰去!

辰时,晦月无光,漫天星子笼罩着遥遥可见的云州州关。沃野上,一支精骑翻过山坡驰向山坳,再过两个坡,便是国境线。

山坳里野草繁茂,足有半人高,小将举着火把勒着缰绳放慢了马蹄,说道:“夜黑风高,都小心点儿,仔细被山坳下的碎石绊了马蹄。”

“得令!”精骑们齐声应和,话音刚落,忽听嗖的一声!

山坳里,茂密的野草掩映着伏兵,无数袖箭破风而来,扎入坡土中、马蹄下,战马扬蹄长嘶,精骑们顺势下马,人避在马后,顺手扯下马腹上挂着的罐子就朝山坳掷了下去!

碎声传来,山坳里有人大喊:“不好!是火油!”

精骑们森然一笑,纷纷掷出手中火把,无数袖箭从山坳里疾射而来,几支火把被射落,几支坠入山坳,大火吞油而起,霎时化作一道火龙,火里的惨叫声煞是瘆人。

小将道:“掩护我!”

精骑们得令,纷纷避在马后,开弓搭箭,借着火光射向奔逃而出的伏兵。小将趁机率领几名精骑翻身上马,驰下山坡。这时的山坳里已是一片火海,几人见火不停,反一夹马腹,战马扬蹄长嘶,奋力跃过山坳,停在了对面的山坡上。

小将翻身下马,几名精骑与伏兵杀成一团,小将四脚并用上了坡顶。

离国境线仅余一道山坡,矗立在国界上的望楼已隐约可见,按说伏兵应该没本事潜入这道坡下,但小将仍然解下箭筒推下了坡。

坡下静悄悄的,似乎无险。

身后杀声迫近,小将一咬牙,滑下山坡之时,抬手向望楼方向射去,一支响哨窜出,光如疾电,啸声如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