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1377)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冒险救母是巫瑾自己的决定,实不能怪旁人,但这话步惜欢忍下了,只听暮青说——说出来,她会好受些。

“如果大哥还在人世,我想他会代父陪母游历四海,了却爹娘之愿,余生……也许不会再见了。”暮青低下头,忍下眼里的刺痛,说不上是悲是喜。若说悲,大抵比那日见到灵柩时还悲。若说喜,大抵比验出那具女尸非姨母时还喜。

暮青深吸一口气,“我想起一句词。”

“嗯?”步惜欢这才应了声。

“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暮青抬眼看向步惜欢,“我希望你不再背负骂名,可这一受降,是功是过,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

十一月十五,大图新帝的退位降书呈至南兴。

十一月十八,南兴朝廷下旨受降。

月底,前线传来捷报,乌雅阿吉率岭南二十万大军和大图皇帝的求援国书抵达云州关,明令如不开城相迎,便以叛军论处,大军入关之日,便是叛将人亡之时。此时云州四地揭竿,内有钦州兵马虎视,外有南兴大军压境,总兵赵东深知云州无割据自治之力,于是解甲出城,迎南兴大军入关,盼两军联手镇压叛乱。

不料,南兴大军一入关就下令开仓,还粮于民,查抄豪强,放归壮丁,广察民怨民言,任命临时官吏。而各地叛乱的百姓听闻是在贸易市镇上赈济流民的岭南大军到了,竟弃械相迎,欢呼而降!南兴大军过云州诸县,一路与民无犯,起义民兵非但与南兴兵马一兵未交,反助南兴将领明辨清官豪强,助临时官府赈济灾民,恢复治安。

与此同时,神甲军在鄂族四州收网,清剿神殿旧势,四州奉神官谕旨发十万联军出关,襄助南兴大军。

半个月后,鄂族兵马与南兴大军抵达钦州关时,云州之乱基本得治。

此时,京畿战事牵制了叛军的兵力,钦州关的留守兵马难抵三十万大军,仅仅两日便告失守。大军破关之日,笼罩在酷政阴影下的钦州百姓走出家门,见到南兴大军和鄂族兵马,无不喜极而泣,遥叩汴都。

两军长驱直入,十一月底,破钦州全境。

此时,两军三州的兵马围困京畿已达两个月,姬瑶、藤泽与昌平郡王皆知联军中有不少壮丁充数,难与京畿兵马硬战,于是只命大军封堵粮饷必经的官道,一边消耗京畿存粮,一边休养联军兵马。

叛军得知南兴大军破关的急报时,正是京畿兵马减灶节粮兵马虚乏之时,决一死战之机已到,姬瑶决意攻城。

昌平郡王问:“攻下都城,我们就是瓮中之鳖,到时强兵围城,只怕减灶待擒的就是我们了。”

姬瑶蔑笑着答:“郡王忘了,当初南兴平定岭南时用的是何计策了?暮青能用岭南王之尸逼人弃战,我们为何不能以成帝之尸逼南兴退兵?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岂不快哉?”

昌平郡王笑称好计,心中却暗忖:岭南王与英睿皇后无亲无故,但成帝可是姬瑶同母之兄,她刺驾乱国在先,开陵起尸在后,那帝陵中可还有她母亲的亡魂啊!这女子真是疯了。

十一月三十日,叛军孤注一掷,分兵三路,昌平郡王率军强攻都城,藤泽率一营弓弩手绕路进山埋伏,欲烧南兴大军粮草于半路。姬瑶则率一路精骑绕洛都而过,往帝陵所在的周山而去。

十二月初二,三十万援军驰经京畿道,藤泽率伏兵放大军而过,待见到粮草辎重后下令动手,不料乌雅阿吉早有防备,粮草车上所装皆是草杆儿,藤泽事败暴露,被围山中。

十二月初三,京畿兵马虽已陷入饥困之境,但人多势众,军械尚足,洛都城久攻不下,昌平郡王不见藤泽的兵马前来报信,心知一旦南兴大军赶来,与京畿兵马形成合围之势,他便是瓮中之鳖,而姬瑶提议他领兵攻城看似是将第一个入城的好事让给了他,实则是拿他的兵马当挡箭牌,为她开陵争取时间。

子夜时分,预感局势不妙的昌平郡王抛下大军,仅带着几名亲信幕僚和侍卫乔装进山,想要逃回英州,乘船出海。

破晓时分,南兴和鄂族联军兵至洛都,寻不见主帅的英州兵马大乱,望着仍未攻破的都城和兵锋已至的强援,叛军不战而降。

这天,周山南麓,挖开帝陵,闯过机关,却看到一副空棺的姬瑶震惊不已,她接着挖开生母的陵寝,但看到的仍是一副空棺。姬瑶猜不透母亲与兄长是诈死还是此事另有缘由,连派两支斥候军前去探听战事消息,斥候兵马皆一去不回。

十二月初六,南兴大军兵围帝陵,乌雅阿吉下令搜山,两日后,大军围叛军于周山北麓,两军激战一夜,姬瑶不敌,欲施蛊术逃脱,奈何乌雅一族出于鄂族,招法失败反被乌雅阿吉生擒。乌雅阿吉也不问朝中如何处置,亲手斩其首级于帝陵,血祭成帝与乌雅族人,乌雅一族与神殿之仇了于此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