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1380)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姚蕙青深深一拜,望向暮青的背影时,眸中已含了泪,“我走之后,香儿那丫头就交给都督了。”

暮青闻言住步回身,“她倔得很,认准了的事儿谁也劝不住,你要走的事没瞒她吧?”

姚蕙青淡淡地笑道:“我既是来当面道别的,又岂能瞒她?但为了绝她跟我走的念头,不得已……说了些伤人之言。”

暮青微微蹙眉,猜也知道,八成是些“深宫险恶,你于我无助”之类的话。她来了两回都未见到香儿,想来不仅仅是姚蕙青遣退了下人之故,也许这丫头是真伤心了吧?

“你在保她的命,她终会理解你的。”说罢,暮青别无他话,道了声宫里尚有政事要理,便出了郡主府,回宫了。

汴都宫,立政殿内,的确有人在恭候凤驾。

来者一身粗衫布衣,两鬓皆白,相貌苍老得叫人几乎认不出是当年那横刀立马的老将了。

这人是卢景山,当年他为报恩护驾南渡,一直觉得愧对元修,渡江后不肯受封,终日闭门不出。暮青护送巫瑾回南图前,将古水县家中那间院子交给了卢景山看护,这些年,他一直在古水县看家护院,昨日一队禁军奉旨将他接了回来。

“不知殿下召草民觐见,所为何事?”一别多年,再见时江山国号已由南兴改为大齐,卢景山的眼底却寂若死水,与从前别无两样。

暮青问:“建安郡主要渡江北上去往盛京,将军可愿领兵护送?”

卢景山闻言,眼底似有巨石沉湖,波澜激荡,过于猛烈,以至于怔在当场,木讷地问:“建安郡主?”

这些年他在古水县看家护院,依旧是闭门不出,日常所需皆有县衙小吏来送,以至于天下间发生了何事,他并不知晓。帝后渡海归来、大图帝退位献降和大齐建国的事皆是小吏来送吃食时告知的,但建安郡主是哪位,他委实不知。

暮青道:“当年嫁入都督府的姚姑娘,这些年来一直被禁在盛京,去年秋被赦渡江,却因放不下燕帝而自请回燕,过几日就动身。此去路遥,需得护送,郡主府缺个侍卫长,将军可愿领这差事?”

郡主府的侍卫长自然要跟着郡主,主子在哪儿,下人就在哪儿。卢景山知道,皇后将他安排成建安郡主府的人,不仅是想让他跟着郡主回北燕,还想借郡主的身份庇护他,保他回去之后不会被问罪。

卢景山从没想过此生还能再回北燕,他出神了许久,心中波澜始终难平,叩头谢恩时双目通红,声哑身颤,“殿下大恩,无以为报,来世再还!”

暮青走下来,亲手将卢景山扶了起来,“若无当年将军等人护驾南渡,陛下不会亲政,也不会有今日的大齐。我对此恩也无以为报,仅能借此事了却将军之愿,盼将军……余生安好。”

大齐定安初年,二月二十八日,建安郡主远走北燕。

破晓时分,姚蕙青戴钗十二,霞披双佩,着郡主礼服,进殿朝见,拜别帝后。随后,由侍卫长卢景山率卫队护着上了候在宫门外的车驾,吉时一到,礼乐齐奏,仪仗浩浩荡荡地行过长街,往堤边而去。

江上,水师战船已迎候多时,一名男子正凭栏北望,姚蕙青落驾登船,见到男子时端量了许久,差点儿没认出来。

“……季小公爷?”

季延当年被俘,随驾南渡,到了南兴后便被软禁在汴都城中,至今六年寒暑,已磨去了当年的纨绔之气,腮颌上蓄起了胡须,人看起来沉稳了许多。

“见过郡主。”季延端端正正地作揖一礼。

姚蕙青凭栏南望,望着汴都宫的方向,半晌,遥遥一拜!

季延的祖父镇国公乃是燕帝陛下的启蒙恩师,自小公爷被俘,老镇国公忧思成疾,这两年卧病府中,也就是熬着一口气罢了。

姚蕙青原本以为暮青所言之人是卢景山,没料想见到的人会是季延!大齐与北燕两国宿怨颇深,她身为大齐郡主,自愿入燕,处境尴尬,若能将季小公爷带回去,必成北燕的功臣,此功能堵悠悠众口,能结交镇国公一族,甚至能使燕帝陛下感念此恩。

姚蕙青知道,没有北燕的求亲国书,她这大齐郡主自己送上门去,说来是有辱大齐颜面的,朝中文武对此不可能没有异议,但帝后对此只字未提,决事甚快,甚至愿放季延——这是送给她的嫁妆,一份饱含情义的厚礼。

大齐将要迁都,滇州与盛京,江山阻隔,万里之遥,今日一别,余生大抵难再相见了。

姚蕙青跪在船首,与再披战甲的卢景山一同摇拜汴都宫,直至铜号齐鸣,战船拔锚,乘着春风白浪向北而去……

六月初一,大齐建安郡主抵达盛京,季延随同仪仗一起归来,北燕帝元修亲自扶着恩师镇国公出城相迎,礼象鼓乐开道,文武百官相随,兵卫仪仗浩荡,盛京多年不遇的盛事令百姓议论纷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