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317)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敢问大人身居何职?”暮青不答此事,冷不丁地问。

胡文孺此前提出与暮青结交,曾想告诉她自己身居何职,暮青以两人并非一路人的理由拒绝了,此时竟又要问,胡文孺冷哼一声,倨傲道:“本官乃翰林院掌院学士。”

翰林院?

暮青面色顿冷,翰林院兼备起草诏书之事,此前朝中的议和诏书就是这帮人未经帝王御准便发往西北的吧?

“辞了吧!”暮青毫不客气道,“翰林院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大人听人说话竟如此马虎,连我说的‘微弱’二字都忽略了,如此能力不如辞官让贤,省得白瞎朝廷俸禄。”

“你!”胡文孺气得险些发了心病。

范高阳和刘淮看他一眼,皆无同情之意,他们早就领教过这村野莽夫的一张杀人嘴了,回朝后不是没说过,胡文孺显然是没放在心上。他们早不想与这村野莽夫多言了,朝事复杂,杀一人何必与其吵嘴?

“呼吸太过微弱,若凭手便能感知,何需水碗,何来假死一说?”其实除了水碗,能用之物颇多,比如纤细的羽毛、肥皂泡沫,甚至冷却的镜片,她要水碗自然是因为此物最易寻得。

“民间有言,隔行如隔山,翰林院不掌刑狱看验之事,胡大人连本职能力都不高,就莫要臆测案情了。”暮青道。

胡文孺闻言眼神微亮,冷笑反讽道:“将军倒是能力卓绝,不过本官未记错的话,将军以前是仵作,如今可是我朝武将,看验之事也不是将军的分内之事,查案更非将军之职了。”

“有道理。”暮青竟然点了点头,“假死之人只有半盏茶的时辰能救回来,等宫里派人去将盛京衙门里的仵作召来后,人就死透了,可以直接验尸了。”

胡文孺一呛,脸色涨红。

元修背过身去笑了声,她总是犀利如刀。

暮青还有更犀利的,“然后接下来的故事便是五胡使节宫宴遭毒杀身亡,朝中忙查凶手,勒丹使节强烈谴责我大兴朝廷,严正要求议和补偿,随后便是你们在朝中就同意还是不同意打口水仗,没完没了,一个头两个大。最终凶手未必能查到,笑话倒叫天下人看尽了。”

满朝无人说话了,暮青是武将,已非仵作,验尸确非她的分内之事,但若非她发现及时,勒丹使节今夜真的死在了宫宴上,后果当真便会如她所言这般。

眼下人活了过来,虽然人在宫宴上中了毒,大兴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至少已将局面控制住了。日后议和,人没死,朝廷也尽力救治了,即便勒丹要求补偿,也要不到过分的补偿。

暮青行使职责虽有越界之嫌,其功也是明眼人看得出来的。

“我真的觉得胡大人所言有理。”暮青再次开了口,这次是真的赞同,“宫里没有仵作,救人如救火。但眼下人已救了,殿上有刑曹的诸位大人,查案之事就瞧诸位大人的了。”

刑曹下设四司――提刑司、督捕司、掌计司和掌狱司。

提刑司掌律法、刑案,以及复核各地秋审命案。刑曹主官为刑曹尚书,副官为刑曹尚书侍郎,另有郎中、员外郎等属官,此刻皆在殿上。刑曹尚书姓林名孟,摊上这等外交案子,只觉得头都大了,心中将胡文孺骂了个百八十遍。此案别人来查,凶手查不查得出都怪不到刑曹头上,何至于像此时这般硬着头皮上阵?元相国有意议和,宫宴上却偏偏出了这等事,下毒之人若查不到,他的官帽就别想保了。

外交案子不好查,多杰毒发又是在金殿上,满朝文武都有嫌疑,可哪个又是能得罪的?

但暮青看起来真的撂了挑子,她回席坐下后竟端起碗筷继续吃饭。

元相国深望了暮青一会儿,道:“兹事体大,人皆在殿上,何人下毒,你等查个仔细!”

停了宫宴,当殿查凶,这等事元相国竟未奏请过步惜欢。

步惜欢淡笑,似早已习惯,只道了声准奏,刑曹尚书林孟便与一干属官领旨,当殿查起案来。

暮青捧着碗,边吃,边听。

看别人查案。

第21章 当殿查案

金殿中央,林孟等人聚在一起商讨案情。

“宫宴的菜食酒茶都一样,我等皆未中毒,五胡使者也只多杰一人中毒,毒必是下在多杰的酒菜中的。”

“多杰饮的酒乃是自带的,如此说来定是酒中有毒!”

刑曹众属官频频点头,直道有理。

“可酒是斟入酒盏里饮下的,宫宴所用碗筷酒盏皆是银器,若酒有毒,何以酒盏不黑?”

“这……”众人沉默,皆答不出。

半晌,有人道:“多杰并非是在饮酒后毒发的,而是饮酒过后一刻左右,桌上的菜食他是吃过的,或许酒中无毒,菜食中有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