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328)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元修闻言沉思,越想越觉得确实有道理,看着暮青的目光不由带了些审视。他记得在边关大将军府时,她查元睿被毒害一案,审吴正带来的那三人时也是如此,她对人的心思似乎颇为了解。

“同样的破绽还出现在之后,林大人问多杰吃的是什么包子,他答:‘我等乃草原人,多食牛羊肉,驿馆的人送来的是羊肉包。’此话如今听来觉得奇怪了吗?”暮青问。

元修深思着望一眼布达让,确实有些奇怪,毕竟谁也没问他为何要吃羊肉包,如此答难免有些多此一举,生怕别人不信他似的。他记得她在审吴正时说过,说真话者底气足,不会担心因话简而被疑,唯有说谎话者才会担心答得太简会遭人疑,以为说得多才可信,岂知多说恰恰显得生硬,此乃底气不足所致。

如此说来,多杰的毒真是布达让下的?

可盛京驿馆里皆是大兴人,他竟能买通大兴人毒杀自己人?

林孟听得晕晕乎乎,他任刑曹尚书多年,这般审案之理真是闻所未闻,此时无心深思其中道理,只问道:“他为何要杀自己人?”

“或许有私怨,或许有其他原因,这就要问问神官大人了。”暮青望向布达让。

“将军说的话,本神官一句也听不懂!”布达让冷笑一声,腹中顿时痛如刀绞。

林孟见布达让不肯承认,问暮青道:“英睿将军说了这么多,可有证据?”

勒丹人自相残杀,企图嫁祸大兴,捞取议和的好处,案情真相若真是如此,那自然再妙不过!可如果没有证据,到时勒丹人反咬一口,他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证据就要林大人去搜了,他在庙里藏了件东西,就看林大人搜不搜得到了。”暮青道。

方才他们跟踪着布达让来到了庙外,庙门关着,谁也没看见他在里面放了什么,不过她大抵能猜出来是什么。

林孟与五城巡捕司的统领一听,忙带人进了庙里。只见月色照着院中荒草积雪,只有两趟脚印,一趟是进出庙的,一趟是到西南角庙墙处的。那庙墙外就是布达让被抓的地方,因此五城巡捕司的统领一挥手便领着人进了庙。

庙里只有佛像前有雪脚印,巡捕司的人没去后头搜,只借着月光在佛像身上找了找,一会儿便听有人道:“这里有东西!”

一张纸条被从佛手里拿了出来,交到了巡捕司统领手中,打开一瞧,上头只写了一句话:“人已落入刑曹大牢,速除!”

林孟嘶了声,捧着纸条出了庙去便交到了元修手中,暮青从旁看了一眼,心道果然,但同时心里一沉。

那信是用大兴字写的!

“此信是写给谁的?说!”林孟沉声喝问,盛京里有勒丹奸细!

布达让望着林孟,冷然一笑,“何信?”

“信已从庙中搜出,你还敢装疯卖傻?”

“你们说那是本神官写的信,谁能证明?”

林孟一愣,看了眼那信,这才发现信上写的不是勒丹字,而是大兴字!

此人竟如此狡猾!

“神官大人不承认,那可否解释一下,你为何深夜不在驿馆中,反而来到这庙里?”林孟冷笑一声。

“此事本神官还想问你们,不是说要夜审下毒之人?为何将本官挟持至此,还将本官打伤?”布达让反问道。

“你!”林孟气得不轻,没想到此人如此难对付,他一时没辙,不由看向暮青。

暮青什么也没问,只是看着那信,陈述事实,“大兴字写得不错。”

布达让面色忽的一变!

暮青没错过他脸上的神情,道:“你的大兴话还带着胡腔,大兴字却写得不错。”

布达让的脸色似被冰住,只盯着暮青。

“跟你接头的人是勒丹人?”

“……”

“跟你接头的人是大兴人?”

“……”

“跟你接头的这人颇有权势?”

“……”

“跟你接头的这人乃士族出身,家门颇高?”

“……”

暮青连问四句,布达让一句也没答,暮青却还在接着问。

“你杀多杰是出于私怨?”

“你杀多杰是勒丹王指使的?”

“你杀多杰乌图知道?”

“毒是临行前勒丹王给你的?”

“毒是接头人给你的?”

“毒是接头人给驿馆之人的?”

布达让还是不说话,暮青已心中有数,但她还有疑问。

“你怎知道这巷子里有座旧庙?”

前头暮青问的话,众人都听不出答案,但这句让所有人都变了脸色――布达让是勒丹人,他昨日才进京,怎知内城道路?

“有奸细画图给你?”林孟问。

元修却觉得不可能,今晚他跟踪着勒丹神官一路从驿馆到庙里,他对城内的巷子颇熟,即便有人画过图给他,他也不可能对路这般熟悉,尤其还是夜里,京巷四通八达,很容易迷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