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528)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松春想了会儿,说道:“都督不问倒不觉得,如今想想,主子今夜是有些反常。以往奴婢送宵夜时,主子总是不多看奴婢,今夜……却总是看着奴婢说话,似乎吩咐奴婢办的差事都是要紧事,要奴婢牢牢记着一般。”

这时,守门的亲兵在外回禀说,莲儿带到了。

莲儿进屋后,暮青寻问了柴房的事,证明松春所言果真属实,命莲儿下去前,问道:“你们夫人可沐浴更衣好了?”

“刚好,敢问都督可是要见夫人?”

“回去禀告你家夫人,要她带着你家将军的遗书来书房见我。”

莲儿退下后,暮青便要回步惜晟的书房,临走前道:“你们两人且不忙寻死,这案子未破,我随时可能传唤你们,你们还是先养好伤吧。待案子破了,伤也养好了,寻死也有气力。”

松春和松夏互看一眼,还没说话,暮青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回到书房时,元修立在院外,赵良义来杏树下挖毒药,他便知道暮青问出什么来了。宋氏把人往死里打都没问出话来,他还以为那些下人什么也不知道,没想到她竟能问出来。

“果真是杏仁糕里有毒?”元修问。

“没错。”暮青将那白玉瓶子给元修看了看。

“真是厨房的丫头杀了步惜晟?”元修觉得事情不对,“他若是被毒杀的,写遗书作甚!”

“倒没想到,步惜晟是个如此聪明的人。”暮青一语说破此案,“他是服毒自尽的,但那不是他自愿的,因此他在死前做了诸多不合常理的事,为的就是给我留下查案的线索。”

步惜晟听说过她验尸断案之能,也知道她前日请他去都督府所问之事是为查案,若她知道他死在这个时候,必会前来查察他的死因,因此他在死前为她留下了破案的指引。

第113章 结案?!

暮青在前院问案时,元修不在场,却听得懂她的意思,“你是说,步惜晟是被人逼死的?”

“没错,他临死前做了不少事来告诉我,他不是情愿自杀的。”暮青看了眼手中的毒阎罗,望向院中,春夜深深,宣武将军府里哭声扰人,她的眸底却似住着一潭清泉,永不被迷雾所遮,“我要看看他的遗书,他如此聪明,留下了诸多疑点供我查到这瓶毒阎罗,遗书里一定也有疑点可查!”

暮青在门口等着,约莫一盏茶的工夫,高氏便来了。

“妾身听屋里的丫头回禀,说都督去前院审了松春、松夏两个贱婢,可是她们恶毒弑主?”高氏进屋便问,眼里话里皆是杀意。

暮青听那贱婢二字,皱了皱眉头,“不是。”

“那是?”

“你夫君的遗书可带来了?”暮青没解释,为防高氏问个不停,她又补了一句,“他的遗书里留有破案的线索。”

高氏一听此言,果然无心再问别的,急急忙忙从袖中将信拿了出来。

那信收在信封里,端端正正地写着两个字――遗嘱。

信里如是写道:“吾幼承教诲,立志报国,苦习武艺,寒暑不改,而今而立之年,一事无成,万念俱灰,故留此书。吾妻高氏,孝勤恭俭,吾去后,望奉养高堂,和睦嫡长,教诲子女,勿忘勿念。不孝子晟留于元隆十九年二月初十。”

这信条理清晰,墨迹饱满,笔迹端正,但婉转处笔锋微抖,其中有几个字出现了积墨,险些糊成一团。

暮青看罢,忽然回头望向了步惜欢!

步惜欢垂着眸,门外月色清冷烛光薄白,渡在男子的容颜上,眉宇间似生了层薄霜,莫名慑人。

元修眉头深锁,将步惜欢打量了一眼,面露深思神色,这小子的气度怎觉得不同以往?

暮青看见元修的神色,心里一紧,问道:“你看出什么了?”

这一打岔,元修便分了心,暮青的话他自然要答,因此目光又落回她身上,说道:“步惜晟是恒王的长子,何来嫡长之说?嫡也倒罢了,长字未免有些莫名其妙。”

暮青闻言只嗯了一声――何止如此,疑点至少有四处。

习惯了暮青断案时语如连珠,她只应了声,元修还真不习惯,“你也只看出了这一个不同寻常之处?”

“嗯。”暮青又应了声,声虽清晰,却因低头看信而看不清神色。

这回元修觉出不对劲了,以往断案时,暮青总能注意到他人注意不到的线索,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案情分析,那分析往往令人叫绝,恨不得敲开她的脑袋瞧瞧里头到底哪儿比人强。可今儿她却一连两回都不出声,之前她可是信心满满能从步惜晟的遗书里看出线索的。

“你是不是在顾忌何事?”元修皱眉问,她查案从无顾忌,连当朝相国之罪她都照揭不误,还有何事是不能说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