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869)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一计献罢,众人皆目露赞意。

姚蕙青曾救过暮青,但那夜的泰然自若并未给血影留下太深刻的印象,直到此刻他才认真地看了眼姚蕙青,心中对暮青那句军师的评价有些信服了。

盛远镖局!他怎么就没想到?

盛远镖局乃江北第一镖局,镖师皆是江湖人士,人数众多,且武艺高强,他们若肯帮忙,那是再好不过。亏姚蕙青连盛远镖局里有那好使的迷药的事都记得,天底下最聪明的女子是不是都聚到都督府了?

都督对盛远镖局的二当家有再造之恩,想来他们不会拒绝――当然,也由不得他们拒绝。

血影眼底掠过狠辣之意,听姚蕙青又开了口。

“待骆小爷传信回来,我等便进密道。观音庙离城门最近,我们最好能从观音庙出去,若走其他岔口,赶往城门的时辰里恐生变数,为防拖累圣驾,我们最好能从观音庙出去,因此那边的战事不可拖得太久。密道里不知进了多少禁卫军,但能预见的是药攻难制众敌,禁卫军如若退避,定与紧随其后的两路镖师再战于密道中,一时半会儿恐怕难有胜负,出口一旦被堵住,我们是出不去的。因此,骆小爷还需再传一信,禀知圣上,望能出兵入观音庙,与镖师两面夹击,此战可胜!这时辰里随军南下的百姓应该也到了,我等一出观音庙,圣驾便可出城了。”

姚蕙青说罢,将密道图收起,凑近烛火引燃。圣上虽然要弃城而去,但盛京城里的人不可能都撤走,总会留些人下来用做密探以图日后,因此骆成应当能将信儿传出去。

事不宜迟,计策一定,血影即刻便出了房门,悄无声息地没入了夜色中。

杨氏带着两个女儿退进屋里,绿萝到门边把守,众人暂等。

“你读过兵书?”等待的时辰里,萧芳问道。

姚蕙青笑了笑,“浅计罢了,我哪知兵策。”

她爹虽是武官,可兵书皆在书房里,她一介庶女哪里能读得到兵书?只不过是困于闺阁,终日无事,心思比旁人细些,思虑得周些罢了。

“女子若真能出仕为官,天底下的谋士恐怕多不及你。”萧芳面色依旧冷淡,却难掩欣赏之意。她也是将门之后,从未读过兵书,便没有姚蕙青这般聪慧,同是多思之人,她心中的多是忧思,今日一较,倒是落了下乘。

屋里再无人说话,血影来去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一回来便道:“走!进密道!”

众人忙出了屋,往后院库房去了,姚蕙青走在后头,抬头望了眼天色,心莫名有些慌。

变数她应该都思量到了,望能顺利吧……

人事已尽,剩下的,只能是听天命了。

第268章 天意

天意难测,但姚蕙青之策倒颇为奏效。

禁卫军的将领于盛京宫中被杀了不少,领兵进入密道的是左龙武卫将军贺涛,密道之中幽长逼仄,三千禁卫两两并行,铁甲之声分外响亮,亦格外森凉。

密道里杀进镖师时,禁卫军已行至后段。密道幽深,军伍曲长,贺涛领兵在前,只闻杀声,难见敌情,连声下令催促传报,而此时后方已成战场。

镖师们行走江湖从不披袍戴甲,从岔口摸进密道时,众人在脚底绑了布套,行路如风,声息低不可闻,循着兵甲之声神鬼不觉地摸到了禁卫军身后。

走在最后的那禁卫的肩膀被人一拍,他下意识回头,一只骨节粗大的手捂住他的口鼻,他却依旧闻见了血腥气,温热的血泼灭了壁上的油灯,前头的禁卫惊觉,回头的一刹那,他看见同袍倒下,一个江湖粗汉冲他咧了咧嘴。

那粗汉一脸的血沫子,咧嘴之态在幽暗的密道里如地府恶鬼,惊得那禁卫慌忙大叫。但他刚张嘴,一只暗镖射来,刹那封喉!那禁卫闷声而倒,铁甲砸在阴暗潮湿的地上,闷如滚雷,终于惊了禁卫军。

军伍后方的禁卫纷纷回头,迎面撞上一阵儿乱镖,火苗飘摇,墙上倒下一批人影,添了一片艳红。

禁卫军忽遭奇袭,奈何密道逼仄,人多受制,只得边战边退,高声传递军报。

“刺客是一批江湖莽夫,密道之中曲折幽暗,尚不清楚身份及人数,只知武艺高强!我们人多受制,在这密道里施展不开,那些刺客却咬得很紧,已杀了我们不少人!”小将从跪在贺涛面前报知军情时已是一个时辰后。

副将问:“将军,怎么办?”

贺涛听罢,铁青着脸道:“不战!军令在身,怎可拖延?”

“可刺客……”

“刺客显然是圣上的人,侯爷的安排兴许已被人知晓,外头不知是何情形,速速出去才是!”贺涛仰头望了眼密道上方,命令道,“传本将军令,无需理会刺客,速出密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