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仵作(937)

作者:凤今 阅读记录

两人的目光相撞,那一刻不曾有什么电光星火激出,只有细雨清风悄入心田,彼此了然。

“似你这般磨蹭的马夫,就算半个时辰之内寻见了人,本宫也不会给赏银的!”暮青嘴上没好话,却默许了步惜欢同去。她不用他驾马,说话间便将缰绳一提,一夹马腹,策马驰入了雾色里。

风起雾散,韩其初的衣袂被扯得猎猎作响,他起身时已看不见人影,只听见马蹄声远去,人声随风传来。

“半个时辰之内,皇后殿下若能把人寻着,奴才情愿不要赏银。”

“那你要何赏赐?”

“奴才不要赏赐,只愿此生服侍殿下,还望殿下莫嫌奴才愚笨。”

“……你不愚笨,只是话多!”

步惜欢长笑一声,笑声分明已远,旨意却传来韩其初耳边,话音清晰如人在旁,“传朕旨意,大军依原计渡江,勿理旁事!半个时辰后,朕与皇后在江边等着!”

韩其初急得恨不能跺脚,却也无可奈何,最终只能叹一声上位者明辨诸情临危不乱的气度,甘拜下风。

“击鼓传令!大军拔营靠江!”

——

卿卿的脚程极快,暮青和步惜欢到达辕门时,辕门口的人还不知出了何事,一干将士见到帝后慌忙行礼,暮青问道:“熊泰和侯天可曾出营?”

小将禀道:“正是!两位军侯四更天后奉了军师之命出营,出营时有令符和军师的手契!”

“可曾骑马?”

“骑了!”

“往哪边去了?”

“那边!”小将抬手往江边一指!

“开门!”不待小将把手收回来,暮青便寒声道。

小将赶忙遵旨行事,辕门刚开,暮青便策马驰了出去,经过辕门时,步惜欢抬手捞住一支火把照路,两人直奔江边而去。

——

天色未明,大雾接天连江,暮青到了江边便把缰绳递给了步惜欢,“江边太黑,我的目力有限,你来骑马吧,我照路。”

“好。”步惜欢温声应了,把火把递给暮青,策马沿着江堤寻人。

“只管往前去,他们是骑马出来的,倘若出事,必是出在辕门听不见声响的地儿。”

“好。”

“昨夜雾大,视野受限,堤上多半设有陷阱,你小心绊马索!”

“好。”

她的提醒,他只是曼声道好,仿佛不是她在提醒他,而是他在安抚她。

暮青却安不下心来,她盯着前方,眸光似斑斓的江波。步惜欢沿着江堤驰出了很远,停下时勒马勒得很急,火苗噗的一声,声如寒风吹破了窗纸。

前面并无人影,只是风里有股子淡淡的腥气。这腥气并非江水的泥腥味儿,而是一股子铁腥气,虽淡,暮青却知道她没有闻错,否则步惜欢勒马急停又是为何?

这时,卿卿踏着蹄子往后退了退,暮青的心因此更沉了些,刚想下马,便听见后方传来了马蹄声。

月影带着一队神甲侍卫赶了过来,约有百来人,火把的光亮驱散了大雾,堤上的视野开阔了许多,但前方依旧看不见人影。

暮青回头沉声道:“下马!”

“好。”步惜欢仍是这话,揽住暮青便掠下了马背。

刚落地,只听一声马鸣,卿卿忽然咬住步惜欢的衣袖向后拖拽,任他如何安抚都不肯松口。

暮青见这事态只能退了回来,抚着马颈道:“前面有险,我们知道,可是必须要去,昨夜失踪的将士里有对我有恩之人。”

她的声音很轻,轻得似岸边的江风,“时间紧迫,不能和你细说,我只能告诉你,前面的血腥气不是两方人马打斗留下的,而是有人惨死,死者很可能是两位军侯的亲兵。”

暮青转头望向江面,望了许久,再开口时声线已有些哑,“你看,这就是汴河,天下第一江。天亮了就能渡江了,对岸就是故土,昨夜不知有多少爹娘未眠,不知多少人家盼着儿郎回乡,可有人却回不去了。我必须去看看,哪怕是尸体,我也要江北水师的儿郎乘着战船回乡,葬在故土之上!”

卿卿是步惜欢的爱马,暮青珍视它,所以方才本可骑马往前,她却因为知道它不喜血腥气而决定下马步行。她并不觉得它能听懂复杂的人言,但她相信它能感知得到她的情绪。

果然,卿卿盯着她,眼睛乌黑明亮,仿佛能识善恶。盯了她一会儿,它低头放开了步惜欢的衣袖,转而来咬拽她的。

暮青有些惊讶,卿卿对她并不热络,允许她骑是因为步惜欢,这是它第一次对她表现出关切之情。她心生暖意,也有些愧疚,前几日巫瑾不知对它下了什么药,惹得它惊嚏不绝,御林卫以为它得了马瘟,赶忙将事情报至了中军大帐,她亲自去巫瑾那儿取了药,卿卿折腾了大半日才好,算是受了一场无妄之灾。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