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要从掌门做起(210)

作者:一垛墙头草 阅读记录

这一箭,竟将他头顶的乌纱帽一下子钉在后方的城墙柱子上。

然而被射中帽子的人,依然站在原地,纹丝未动。

洪城内的后方百姓们,听到自家城主说的那番话后,一个个都红着眼、咬着牙,越发握紧了各自手里的锄头和菜刀。

一个体形肥胖的中年妇人,更是当众挥了挥自己手里的菜刀,无比凶悍道,“这群狗娘养的秦兵,要是他们敢进城,老娘我就要用这把刀叫他们好看!”

城外,小兵无奈的掉转马头回营,将劝降失败的消息上报给了自家主帅。

冯广对此也不是很在意,一个小小的城主罢了,虽然有些美名,但是对方已经一把年纪了,又是个酸儒,想来也是不会归顺他大秦的。

念及此,他便开口传唤道,“传令官何在?”

传令官立即上前领命。

“传我军令下去,全军立即出击,拿下洪城!”

()

第130章 国之重器

北齐国都,王宫深处,太上皇李刚结束了闭关,从密室里走了出来。

他离开密室后并没有直接去找儿子,而是先去了一趟北齐的国库。

自从北齐大军挥师北上后,国君李天明就将自己用来处理政事的书房,变成了寝宫。

一连大半个月都没见到国君的王后田氏,这会儿正带着两个端着汤盅的宫女,往国君的书房走去。

只是她才走到离书房不远的春雨亭,迎面就见到几位打扮美艳的年轻妃子,似是正带着婢女在宫中随意游玩,其中一个不经意转头,忽然发现了站在自己不远处的王后娘娘。

她连忙提醒了其他几女,一时间,这几位美貌的妃子慌忙上前几步,齐齐给王后行了一礼道,“臣妾给王后娘娘请安。”

离得近了,王后越发能看清这些新进的宫妃们,都有着不俗的姿色,心中已是开始恨得咬牙了,脸上却露出了温婉大气的笑容道,“免礼,妹妹们都起来吧。”

好一群小浪蹄子!一个个不去后花园里,偏偏来离书房近的地方晃悠,只怕心里都有着小盘算咧!若非陛下这些日子勤于政务,怕不是要被你们这群小妖精,迷得神魂颠倒了!

这边,王后和一众宫妃开始了日常闲聊(勾心斗角),另一边,太上皇从国库出来后,取出一枚方形锦盒,然后在书房里找到了累得正在打盹的国君。

国君一睁眼,发现自己的父皇正站在眼前,想来是已经出关了,连忙向其请安。

“明儿,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了。”

太上皇伸出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然后将手中的锦盒放在案桌上。

“父皇知道,现在的局势对我北齐不利。我北齐五十万大军已经北上,如果冯广带人从东面突击,东面的那些城池,根本毫无抵抗之力。不过我北齐也绝非只能束手就擒,这盒子,你先打开看看。”

李天明听着自己父皇的一番话,有些疑惑的打开了那个锦盒,里面躺着的是一枚雕刻有九条龙纹的玉玺。

这个东西就是父皇曾经说过的,他北齐国的底蕴吗?能解他北齐当下的燃眉之急?

仿佛看出自家儿子的疑惑,太上皇淡定的捋着自己的小胡须道,“你可不要小看这枚玉玺,当初不知有多少强者想要抢夺此物,却未能如愿。此宝乃是数千年前大唐皇朝用来镇压国运之物,堪称‘国之重器’!昔日,大唐英才豪杰辈出,诗仙、诗圣、诗豪、诗魔、诗佛、诗鬼……这样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是以那时天地间另开辟了一条修行大道,名曰文道!”

“文道?”李天明若有所思道,“我记得那似乎是能让读书人能够提笔杀敌的力量。”

“不错,文人饱读诗书后,靠沟通文曲星宿,借星光洗炼,积攒文气,凝聚文宫。这样就能化诗词歌赋为力量,诛灭罪徒、为国杀敌。”

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也能有这样的力量?

李天明有些惊诧,如果父皇所言属实,那么文道的力量要比他想得还要强大。

接下来,太上皇又给他讲了许多关于大唐皇朝的辛秘。

李天明一边听着,一边联想到昔日大唐的皇族也姓李,整个人的心便忍不住开始扑通扑通乱跳了。

太上皇似乎看出了什么,但是他却忽然转口不谈这些往事了。

“我北齐最东边,和昭国接壤的是洪城,那里有为父多年前埋下的一颗文道种子。等下,你只需按照我所言,写下敕令,用九龙玺盖章,洪城便能够守住了。”

事到如今,李天明焉有不信自己的父皇之理?

他立即开始提笔,按照太上皇口述,写下一封敕令,然后用九龙玺盖章。

就在印章离开纸面的那一刻,远在洪城的风老翰林,只觉得自己体内突然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这股力量无比的温和,却也无比的磅礴,让他忍不住想要开口吟诗,将其释放出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