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妆+番外(1108)

作者:姚颖怡 阅读记录

小小的冯烨窝在阿娘温暖的怀里,心渐渐平静下来。

他忽然抬起头来,黑夜中,他目若寒星。

“阿娘,那首歌我会唱。”

“什么歌?”阿娘不解,随即她想起白天时她哼的那首采莲小调。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稚嫩的童声唱着深沉的歌,没有悲壮,只有无限的向往。

冯烨唱完,问道:“阿娘,你看,我会唱。”

“这是什么歌啊,怎么都是剑啊马啊的,谁教给你的?”阿娘识字,可是也只读过列女传和女则,虽然觉得这歌好听,却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阿娘,这是辛弃疾的破阵子,是战场上的将士们唱的歌。”冯烨说到这里,他的眼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而他便站在军队的最前面。

阿娘欣慰地笑了,她道:“我的阿烨可真聪明,明天阿娘就把那坛子咸鸭蛋给许先生送过去,谢谢他把我们阿烨教得这么好。”

许先生是学堂里的先生,冯烨已经在学堂里念书了。

次日,阿娘给许先生送去了咸鸭蛋,还有自家晒的荷叶茶。

许先生只有二十多岁,是位秀才。

放学的时候,所有的孩子全都走了,只有冯烨还留在学堂里。

许先生看着装在青花瓷坛里的咸鸭蛋,想起冯烨娘用青花布包起来的青丝,不由得叹了口气,孤儿寡母太不容易了。

“冯烨,你为何还不回家,不怕你阿娘着急吗?”许先生问道。

“先生,我听许德华说,您去过京城,是真的吗?”冯烨问道。

交阳城距离京城有几千里,从交阳到京城,要坐船还要坐车,走上一两个月才能到。除了衙门里的官老爷,交阳城里去过京城的人并不多。

许德华就是许先生的侄儿,他和冯烨同龄,两人从小一起长大。

许先生点点头,道:“我父亲曾在京城的书院里读过书,我也跟着在京城住过几年,到了能下场的年龄才回来的。”

“真的呀,那许先生您听说过杨家吗?”冯烨问道。

第844章 番外:醉里挑灯看剑(二)

“杨家?哪个杨家?”许先生一怔。

“就是以前的护国公府,太皇太后的娘家。”冯烨眨巴着眼睛,一脸的期待。

许先生恍然大悟,笑道:“你这孩子,一定是听了临潼公主的故事了,对不对?”

“嗯。”冯烨点头,其实临潼公主的故事里可没有提到杨家,但是许先生这样问了,那他也不想否认,他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而已。

“杨家早就灭门了,后来杨家有个叫杨锦程的,劫了法场,救走了自己的弟弟,伙同反贼韩广起兵造反,天子派了大将军蒋双流平乱,听说杨锦程自尽了。”这件事过去也只有十几年,许先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可也听说过,何况,他的父兄也都是有功名的,年少时他时常听父兄们谈论时政。

“那杨家就没有其他人了吗,全都死了?”冯烨又问。

“那肯定是全都死了啊,杨锦程是自尽的,好歹还算是死的体面,杨家其他人都是被砍头的,就连杨皇后也是死在乞丐群里,唉,这就不说了,说出来也是辱了先帝的脸面。”

民间关于杨皇后之死,说得颇为不堪,因为当时先帝让贴出皇榜,各省各县全都贴了,人人都知道杨皇后是藏身于乞丐之中,尸体也是在乞丐窝里发现的。

先帝是恨透了杨家,恨透了杨皇后,他不能废了太皇太后,所以就只能诋毁杨皇后,就连死了也不放过。

冯烨心里一阵疼痛,他没有说话,耷拉着脑袋向教室外面走去,走到门口,才缓过神来,转身对许先生施礼:“学生多谢先生解惑,学生告辞。”

许先生笑着摇头,这孩子真有意思,他挥挥手,说道:“快回去吧,你阿娘等你回家呢。”

送走所有学生,许先生便抱了那只装着咸鸭蛋的坛子,又拿上荷叶茶回了家。

许家是清虚人,薄有田产,在清虚算是大户人家。

许先生的父亲是同进士出身,如今就是这交阳县的县丞,许先生考上秀才后,便跟着父亲来到交阳,进了交阳的县学读书。

冯烨读书的这家学堂,则是许先生的恩师钱老夫子办的,许先生每天有半日在县学读书,也还有半日则帮着钱老夫子在学堂里教授蒙童。

许先生的大哥和他一样,也是秀才,只是年纪渐大,已经断了再进一步的念头,如今就在清虚老家,在许家族学里任山长,除了教授许家自己的子弟,也收附近乡邻家的孩子。

上一篇:六零之极品爸妈 下一篇:姐姐会种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