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在冷宫种田+番外(26)

作者:昆山玉 阅读记录

为了这生意长久做下去,她还弄来个小本子改成了帐本准备记帐。

吴桂花原也奇怪,照说吴进一个世家子弟,便是破落了,也不至于为了一个馒头跟她合伙做买卖,后头跟他熟悉了,她才知道,原来吴进大哥为了将他补进金吾卫,几乎掏空了家里所有的家底,以至于他大哥说好了的亲事连聘礼都凑不出来,他自己则连媳妇的影都还摸不到。吴进早想去旁处寻些油水,但永安门本就是最穷的地方,他又没有根基,去哪里找油水?

这都是后面的事了,先说现在。两人一拍即合,吴桂花第二天就用吴进送来的面粉和杂粮不光做了馒头,还做了耐放的黄米糕,分中午和晚上两次,都卖给了吴进的同僚们。

至于皇宫许不许人卖馒头,如果那些侍卫口风不紧为她惹来麻烦怎么办,目前全不在她考虑范围里。一个寡妇能在饥荒年月把孩子们都拉扯大,不想干坑蒙拐骗坏良心的事,就只能去投机倒把偷摸做点小生意。那时候她一拖四都敢冒着蹲大牢的风险豁出去,没道理活了一辈子,还比不上年轻的时候敢闯敢做。皇宫里一万多人呢,要是没一点不法的事,正定门前的小集市是怎么开上的?

在挨过饿的人心里,再大的事,都没有吃饱饭重要。

第13章

时间忽忽,转眼进入六月中旬。

离吴桂花借尸还魂的那天也过去了一个多月,这段日子以来,她逃出皇宫的计划尚无头绪,秘密发展起来的小生意倒是越发有声有色。

永安门常驻侍卫有二百多人,每天分三班,每班八队在皇宫中日夜巡视。吴进从相熟的同僚开始,给吴桂花发展了三十多个客户。

这些侍卫客户们都是把粮食寄存到她这由她做成易储存的食物,他们拿来最多的是面粉,也有粟米等杂粮。一般一斤粮食她做五个大馒头,四个还回去,剩下的那个就是她的报酬。为了减少麻烦,他们从来不用现银交易。吴桂花觉得这样也不错,反正银子在她手里也没用,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也不容易引来人眼馋。

吴桂花渐渐摸清他们来取食物的规律,有时候他们会天不亮就来——那是值夜下巡的一班,有时候他们会中午过了午时后才来——这是上午那一班,有时候他们会在晚上过了戌时才来——那是下午的那一班。

吴桂花一般会把这些粮食做成耐存放好携带的馒头,但她知道,想把这些客户留下来,并带来更多的客户,只有没滋没味的馒头是不够的。

反正这一带人还没有猫狐等野物多,吴桂花弄明白附近的情况,重华宫南边竹林里的竹笋和西边人工湖的鱼便全遭了她的毒手。她分好几次把林子摸了一遍,除了采到数筐竹笋之外,有时候还能找到一些木耳,菌子,野葱野姜等小菜。值得一提的是,她有一次还找到了几颗辣椒秧,被她如获至宝地挖出来移栽到了重华宫后面带着的那个小园子里。

这小园子已经被吴桂花用偷偷挖出来的塘泥上过了一次肥,现在种了豆角,空心菜,南瓜等蔬菜,还在角落里点了几粒甜瓜种子,也不知道会不会有熟的那天。这些菜种全是她找吴进一点点淘换来的,除了换来的这些菜种,她也种了些好养活的野菜。正定门的黑市她没再去,能不能吃到新鲜菜,就指望她这新开出来的小菜园子了。

据那些侍卫们说,这座叫兴庆宫的皇宫占地超过千顷,只算像重华宫那么大的宫殿都有三十多座。整座皇宫比她前世逛过的故宫至少大十倍,这么大的宫廷,有个这么大的林子和湖泊也就很好理解了。

整一个月,吴桂花就没闲下来过。这附近人再少,也不是她能随便挖随便逛的。她抓紧时间将整个林子的竹笋都挖出来,把一部分竹笋泡成酸笋,另一部分晒干了存起来,又把钓到的鱼用小火焙了做成鱼松存放起来,这段时间补充营养就靠它们了。

她倒是想晒干鱼,可现在天太热,不等鱼晒干就臭了。何况家里还有虎妹和小二黑一大一小两只馋猫,有他们在,什么好吃的都别想守住。就连鱼松,她都趁小二黑不在偷偷藏起来,不敢叫它知道了。

忙完所有的活,吴桂花看看躺在树荫底下,热得像狗一样伸舌头的虎妹,又想起来一件事:“虎妹跟我上后面去扛竹子。”

虎妹欢呼一声来了精神,跳起来冲到她前面,一气儿冲到了后院。

吴桂花失笑:这丫头咋跟驴似的,要她干活非得串根胡萝卜吊在她脑门上?

一个月前,吴桂花偷摸在竹林砍了一颗竹子,说是给虎妹做凉席,从此叫她记上了心。可凉席哪是说做就做的?砍下来少说要晾一个月杀青,这一个月里,虎妹没少往后院跑,问她为什么把竹子放到太阳下面就能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