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带着他的崽跑了(穿书)+番外(244)

作者:Arkin2799 阅读记录

正是秋高气爽的丰收季节,菽豆、菘(白菜)、罗菔收获后随手晒在田埂上,时月一行人走走停停,十多天后,正式到了叶邑。

叶邑是楚国北部重镇,被先楚王封给勤王有功的沈诸梁,因楚国封君皆称公,沈诸梁也称叶公。

“叶公?”时月轻声问。

她倒是知道一个叶公,好龙那位嘛。

十六抱着季益,权当讲故事了:“是啊,叶公帮助楚王平定白公之乱,官至楚国宰相和司马,后来他年纪大了让贤于宽、宁二大夫,在叶邑养老。”

“如今算来,有耄耋之年了吧。”

“宰相和司马啊。”时月抱着棉棉,道:“宰相为文官,司马掌军政,楚王很信任他啊。”

军政大权集一身,地位恐怕仅次于楚王了吧。

十六点头:“不过那是从前了,如今他在叶邑种地养老,只有几个儿子在郢都做官。”

时月点头,对即将到的叶邑有点期待。

等她们入叶邑城,发现这里已经收割结束,田地到处是散落的菜叶子、秸秆等,不少农民正在焚烧秸秆做肥。

叶邑傍着一条河水,名叫灰河。

在灰河边,时月看到了个神奇的工具。

灰河水流清澈,河边有竹架子延伸到河水上,人们在岸上用木头搭了个「门」状的架子,然后一根很长很长的竹竿搭在「门」上。

竹竿短的那头绑着块大石头,长的那头则有一根麻绳,系着一只桶。

一个农女正在使用这个工具,只见她双手抓住那根绳用力下压,将木桶甩进河水里。

不一会儿打了满满一桶水,她稍微松手,木桶因为杠杆原理被带上来,农女将它倒进旁边的沟渠里。

沟渠通向一个小水塘,而小水塘连接着附近百亩农田。

“哇。”时月眼前一亮,在农业生产如此落后的时代,这种工具简直是神器。

“那是桔槔(音:节高),汲水用的。”十六得意洋洋道:“是巨子发明的。”(注)

桔槔在楚国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一条灰河边就不下十座。

它搭建简单、效率高、省力,连女子也能轻松提起几十斤水,几乎是楚国农民必备的‘神器’。

时月有些不解:“桔槔只有楚国有吗,为何我在卫国从未见过呢。”

“啊。”十六啊了一声:“当初桔槔刚被发明出来以后,列国都在使用。郑大夫途径卫国,见农夫提水辛苦,便问他们为何不用桔槔。”

“但卫民说「有机之巧,必有机之败」,所以不用。”

时月语塞。的确,在某些方面,卫国从上到下都透着一股奇怪的执着。

入城后,墨子期去拜见叶邑的主人,而时月和银杏则在十六的陪同下,相中了一处院子。

楚国经济比卫国发达很多,交易市场也比较活跃,城市里房屋的买卖租赁已经有了雏形。

这个院子只有一进,四间房,进门就是个两丈见方的院子,种着一棵柿子树。

十月份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光秃秃的枝丫上挂着小红灯笼一样的柿子,可惜长时间无人打理,柿子又小又丑。

十六爬上树拽了两个,丢给眼巴巴的小季益:“喏。”

院子的主人是个颧骨很高的寡妇,她搓着双手说:“这方院子是祖产,因我儿子要去郢都做官,这才低价卖给你们。”

说是低价,也要近十五金。

时月算算自己的资产,问:“还有一方后院是吗?”

“有,有,还有一口井呢,你来看。”

寡妇推开房门,扑面一阵灰尘:“咳咳!咳……许久无人打扫了,没关系的,你家人多,几个人洗洗涮涮一下午也就干净了。”

时月注意到屋里采光不是很好,而且家具很旧很乱:“你这房子没什么问题吧?”

寡妇推开通向后院的门:“能有什么问题啊……你看,周围都是人家。”

确实,这院子虽然在城池边缘,但周围都是邻居,洗衣裳的、做饭的、喂鸡的,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

前院的墙是青砖砌的,看起来很气派,但后院就不行了,破篱笆歪歪扭扭,还有几只别人家的羊跑进来吃草。

“去去,都回家去,担心老娘宰了你们炖汤!”寡妇呵斥着,将羊赶走了。

接着,她又走回来:“来来,你们瞧,这里大不大?”

凭良心说,她的房子是真不错,青砖木梁的结构,整条街上也找不到几家。

后院篱笆圈起来的地方有两丈宽(5米),三四丈长(7-9米),如果拿来种菜一年四季都吃不完!

就是房子太少,加上灶房、仓储,勉勉强强才五间。

“你们家才三个人两个小孩儿,要那么多间房做什么?”寡妇兜售着:“若不是我们举家搬迁,这么好的院子还轮不到你们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