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纯爷们将军后怀孕了+番外(179)

作者:东方黄瓜 阅读记录

每个人都有私心,北戎是各大部落集合而成,其中一些部落便有了脱离北戎自立的意思,打起战来不给力。

如此一来,大禹同盟胜利越多,北戎心思越乱。

所有人都觉得北戎肯定要覆灭。

以前北戎四处征伐,每到一处必然烧杀抢掠,积累了无数血仇,如今被打,想要求援的时候却发现无人可求。

李岚殇的外交不是吹的,先是利诱,再是威逼。

不识相的小国家,直接带上燧发枪队往他们的城墙上轰炸一通,小国家们都老实了。

神兵利器在前,小国家们信心十足,空前团结,根本不接受北戎的和解。

北戎不甘心,试图联合其他部落,然而小国家们早就与他们累积世仇,合作只会让百姓愤怒,而大禹也不会放过他们,因而北戎单于排除二十几名使者,全都空手而归。

天时地利人和尽失,同盟军队一路从燕云关打到北戎边境,再入鹿城,再一路势如破竹地攻入南都。

南都与北戎朝廷所在的北都已经很近,无奈之下,北戎单于放弃北都,将朝廷中坚力量和皇室迁往更北方的雍和城。

以雍和城为基地,展开保卫战。

生死存亡之际,北戎士兵不再逃亡,奋起反抗。他们的确是打战的好手,全力反扑下让同盟军吃了不少亏。

打下南都后,同盟军便打得十分艰难,进度很小,同盟军便有了打道回府的打算。

对于想要走的人,戚司一概不拦,然而,同盟军里国家众多,都有自己的私心,在分割北戎土地和财宝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戚司态度十分强硬,请示了朝廷后,就按朝廷定的分配给众小国。

小国们知道大禹现在实力强大,就算觉得不公平也只能忍气吞声。

如此在南都胶着大半年,同盟军看攻不下北戎,陆陆续续撤军,现在只剩下大禹的军队驻扎。

一开始,朝廷知道戚司打赢了战争,十分高兴。

又打赢了,欢天喜地。

再后来一直赢,大家就渐渐麻木。

到了后来,戚司不止打退北戎军队,还打入了北戎腹地,拿下鹿城,朝廷震惊了。

皇帝很震惊。

民间又是震惊又是兴奋。

自大禹朝,不,前朝开始,北戎强大起来后,从来没有中原军队能打入北戎腹地!

如今戚将军能拿下鹿城,史无前例!

只有太子,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中。

太子和戚将军的关系在盛京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戚将军立下如此大功,谁还敢质疑太子的地位?

皇帝觉得,打到鹿城已经差不多了,让戚司回来领赏,没想到戚司没回来,还说现在北戎不足为惧,可以一鼓作气地拿下。

这封大言不惭的奏折呈上皇帝的御案,皇帝看了十分不可思议,又把奏折拿到朝廷上讨论。

朝廷百官惊得掉了下巴。

原本在他们的设想中,把北戎赶出边疆已经是终极目标,拿下鹿城已经出乎意料,现在戚将军说还可以拿下整个北戎?

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为了退不退兵这事儿,朝廷百官吵了很久。

毕竟打战就要烧钱,燧发枪队尤其烧钱,如果真能拿下北戎还好,拿不下就是两败俱伤。

在此情况下,太子舌战群雄,力排众议支持戚将军的决定。

他之所以这么做,并非纯粹出自于私心,而是分析形势和敌我力量才这么做,然而有保守的老臣,因担心朝廷被拖垮,在朝上公然怒斥他公私不分,还拿两人的关系说事儿,搞得太子十分没脸。

太子要不是看在老臣忠心耿耿的份上,差点就直接发火。

吵来吵去,最终皇帝拍板。

皇帝是一位明君,作为明君就想干大事儿。他觉得太子和戚司组合非常好,未来拿下北戎的可能性很高,等太子登基,以后大禹必然名扬天下。

他自己在任的时候,为什么不创造一定的功绩呢?

如果能在自己任上拿下北戎,以后在历史长河中,自己也会是名流千古的明君!有了如此想法,皇帝便让戚司继续攻打北戎。

在皇帝和太子的压迫下,朝廷反对的声音少了许多,而戚司也不负众望,带兵连续拿下几城,又拿下南都。

这下子朝中也闭了嘴。

然而到了南都后,北戎反扑得厉害,战况胶着,没有进度,朝廷有的人便觉得够了,可以了,该回来了。

皇帝和太子也很忧心,经常书信来往,打听前方战况。

戚司依旧信心百倍地告诉他们——没问题!

有了他的保证,皇帝和太子力排众议,压下所有反对的声音,继续为戚司大开后门。

如今,戚司觉得,北戎士兵应该到了极限,是时候决战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