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90之留学生(139)

作者:小鱼叉 阅读记录

“嘿嘿,林研究员你就是谦虚。做学问就是好啊,咱们领导对咱们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但我看早上他对你就不是这样,客客气气的,还再三叮嘱我们照顾好你。读书人就是受尊重,我们家是个丫头,但是我还是要让她好好读书。”

“您说得对,现代社会读书是最公平,也是最有效的改变自己人生的方式。”

前后两辈子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林易,对于这点还是有点发言权的。

因为大学扩招、教育门槛降低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使得所谓的“高级人才”不再珍稀。物以稀为贵,不珍稀了待遇自然也就下降了,很多自认为是“高级人才”的人并没有享受到他认为自己应该享受的待遇。

于是“读书无用论”就在社会上蔓延开来,林易认为这种言论绝对是在误导华国的学生和家长,读书无用?那除了读书你还能靠什么在社会上立足?

行行出状元,没错,不读书比读书的人有出息的也不少,没错。但是你不能否认,读书是最便捷、最普世化、最有保障的改变自己人生,在这个社会立足的方式。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甚至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一个好的大学文凭至少能让你有能力脱离原生家庭,创造未来自己的可能。

至少在九十年代,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就是真理。

“哎呦,不愧是读书人,这说话方式也和我们这些大老粗不一样。”这一路上,老徐对林易的印象分可是节节攀升,原本以为搞学问的根本吃不了苦。

就像他二叔的外甥的表姨的儿子,听说帮着家里插秧,在太阳下站了半个小时就晕倒了,跟个娘们似的。

眼前这个研究员就不一样,他们现在已经走了大半个钟头了,这个林研究员还是脸不红气不喘的,比他后头跟的那个小徒弟还要qiáng些。

听他闺女说,他们学校还有体育课,现在学校安排的课程是真的实用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没错了,林研究员品德高尚,不然咋把直升机的位置让给别人,自己跟着车爬山路;智,那就更不用说了,听人家那说话的qiáng调,听起来就是聪明人;体,这体能都快赶上他这个整体爬电线杆的老电工了。

至于美……老徐偷偷看了林易一眼,这不是明摆着嘛,不知道林研究生喜欢怎样的对象,他闺女现在高中,按她的成绩,读个两年大专出来,正好结婚。

不知道林研究员能不能等那么久。

“哎,前头就到了。”走了约莫一个小时,老徐拍拍自己的裤腿,指着前头不远处那冒烟的房子。

随着老徐指着的方向看去,一个破落的小山村出现在众人眼前。

huáng土做的墙体,坑坑洼洼还有点倾倒的迹象,屋顶瓦片混着稻草,两三只jī在村子狭小的道路上跑来跑去,似乎看到了他们一行人,“咯咯咯”地叫了起来。

第七十一章

“你们是电厂的师傅吗?”坐在huáng土房子门口的老大爷开口问道。

“对, 大爷,你们村里的领导在哪儿啊?”

“前面直走一里路, 那栋插着国旗的房子, 县里的领导一早也来了, 说要给我们村里通电是不是啊?”

电工老徐笑得开心,“对对对,通电,过两天村子里的路灯就能亮了!”

每次这种时候, 老徐总会有一种职业自豪感,眼看着黑漆漆的村庄在他手上变得光亮,村里的大人惊呼着, 小孩嬉闹着, 多么有成就感的一份工作啊。

就是那个啥太阳发电的东西真的靠谱吗?几块板搭在那里就能发电?这样真行的话要他们电厂gān嘛?

虽然对所谓的新科技充满了不信任感,但是上头领导发话了, 他们这些基层员工还是得做。

“林研究员, 我们先去见见县领导吧。这次的事, 中央到省里,省里到市里, 市里又到县里, 县里的领导早两天就已经在三寨村等着了。”

林易点头,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 饶是他向来有健身的习惯,气息也不由有些喘了,倒是他旁边这位老电工, 看起来也有四五十岁了,爬这么长的山路却连一口粗气都没有喘过。

林易他们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有人从前头迎了过来。

“林研究员,欢迎欢迎啊!山区条件简陋,我们县里原来是安排了一辆三轮摩托给您的,只是没想到您跟着电厂的师傅们一起上来了!”

早晨听到县里的司机没接到人的时候,他喝进嘴巴的粥差点呛到气管里面去,这林研究员是什么人,那是和美国总统一起坐在白宫新闻发布厅的人!据他在省里工作的姐夫讲,这位林研究员和赵总理的关系也不错,这次的项目就是赵总理全力推动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