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的红包群+番外(262)

作者:漫漫行 阅读记录

薛夷光是京都的解元,而且吴桐舒都说出那样的话了,裴邵等人脸色难看,自然也说不出不让薛夷光参加的话。

薛夷光的口才自认还可以,但是这个时候她向来还是求稳的,所以她将蔡琰大佬的“博学才辩”的红包加载上,然后对着对面的裴邵道:“裴世子说的话我不敢苟同,赋役合一本就是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怎么到了裴世子的口中却成了残害百姓”

“裴世子代表的到底万千百姓,还是世族豪门?”薛夷光冷声道,从一开始薛夷光就能够知道裴邵是站在世族豪门的立场上来查找赋役合一的弊端,对于世族豪门来说从土地清查丈量开始,他们就开始反对,到了现在这些人反对的更加厉害。

“赋役合一,由银钱取代谷物上缴,百姓若是手中没有这么多的银子怎么办?”裴邵也不甘示弱,他知道对付薛夷光不像是忽悠下在场的其他人那么容易,他见过薛夷光乡试时的策论,他不得不承认薛夷光在这方面比他见解要深得多,他也知道自己之前确实是小瞧了薛夷光,而且薛夷光牙尖嘴利,裴邵只能拿出自己的杀手锏。

薛夷光也知道裴邵说的是事实,如今朝堂之中那些反对太子和杨廷和变法的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反对意见便是这个,当然还有其他,比如白银的分布不均。

果然,薛夷光刚想完这点,便听到裴邵接着道:“如今银两多在南方,北方的百姓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银两,他们根本就无法负担要缴纳的税钱,变法之弊端不用我等再说,诸位也可窥见。”

薛夷光知道裴邵说的是事实,这也是各地官员中反对地最厉害的一点,其中以山东官员为最,这也能够解释了为什么山东解元刘芳明明和浙江解元颜铄不和,却还会站在裴邵这一边。

如今大魏的白银大多数由对外贸易获得,以陶瓷,茶叶,生丝,丝绸,中药材为主,大多是江南所产,而北方的百姓手中大多是没有银子的,这样百姓要将手中的谷物找到商家换成银钱,再将这些银钱上交。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问题,若是商人恶意压价,百姓就会贱卖谷物,这样百姓手中的银钱就不够交税,长此以往,百姓交不起税钱,最后就会沦落为流民。

这样的问题,反对之人明白,薛夷光明白,太子和杨廷和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问题薛夷光早在很早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薛夷光会让太子去倭国挖银山,她让太子去挖银山自然不单单只是因为航海的缘故,航海要的钱她自己攒攒也能够。

“如果改成朝廷统一制定粮价,收购粮食,发放给百姓银钱,百姓再用这些银钱交税呢?”薛夷光继续道:“这点是朝中最新提出来的方案,裴世子怎么对其他事情知之甚详,侃侃而谈,却绝口不提朝廷最新的政策呢?”

这是太子和杨廷和等人最新商议出来的政策,银子珍贵,但是它真正的作用是充当货币,因此它就要发挥它货币本身在商品流通中的价值,这样的政策可以将从倭国挖出的银子让它们在百姓中流通起来。

第137章 辩驳

裴邵所说的问题, 确实是改革变法中的难点,她前世的历史中所主持的差不多的变法,其中银两的问题就成了最大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白银主要来自对外贸易, 国内白银产量很少。

还有白银产生的问题有很多, 当时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火耗银”事件, 产生这个事件的原因就是因为官员贪腐, 剥削百姓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解决,官员的问题会由太子和首辅杨廷和解决,她现在要的是纠正裴邵给在场的学子灌输的错误思想。

对于薛夷光说回答的话, 裴邵原本洋洋自得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变法能够推进到现在这个地步, 不可否认, 不管是太子, 杨廷和还是支持变法的官员, 脑子都很正常, 竭力找到解决反对一系提出的所有问题的方法, 白银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前几日当太子和杨廷和提出由朝廷制定统一的粮食收购价格, 以白银交换, 让白银在大魏流通时,当时以齐国公为首的二皇子一系便反对过,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大魏国库中的银子并不多。

但是太子也很快给出了解决的办法,他已经在倭国找到了银矿,而且开采量基本上足以够大魏使用。这个时候, 众人才明白, 为什么太子两年前不顾众人的反对非得要攻打倭国的原因。当时太子给出的攻打倭国的理由也很简单, 因为倭国沿海有很多流寇为倭国人,他们经常骚扰沿海百姓,打劫海上的船只,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哪里用得着攻打倭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