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冷河洲+番外(32)

作者:一树梨影 阅读记录

到了周老师办公室,他正翻办公桌后面的书柜,办公桌上有两本书让我拿了放读书角。书角都卷边了,不知道是从哪个角落里找出来的,刚要走他又翻出了两本薄薄的杂志递给我。“白桦文学社”,校刊?我们学校自己的!开学两个多月了也没有听说过学校有文学社啊。翻到背面看了一下日期,已经是几年前的了。

“以前我们学校确实有文学社,还是我们班的学生组织成立的,也出版过几期社刊,但后来那几个搞社团的升高三了也没人接替,这文学社啊也就名存实亡了。这几本社刊里面有几篇文章写得还不错,你拿回教室去,大家没事可以看一下,借鉴借鉴。”

我翻了翻,语文数学历史各科内容都杂糅在一起,不仅每科占比不均衡,而且每一期的占比还不断变化,排版也不像精心构思过的带了几分随性。全是文字趣味性也不够,除了几篇不错的文章之外也没有其他可看的了。这纸张泛黄发软,印刷的油墨并不是很均匀,应该是学校自己的印刷室印的。想自己当初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杂志社编辑,这方面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如果,我能把校刊办起来……

我写了一份详细的策划书,包括文学社团的必要性,校刊各板块的构思,各学科内容怎么平衡,如何兼顾趣味性和文学性,以及如何鼓励大家投稿……为了确保可行性,每一个细节我都尽可能去考虑到。

“这份策划书是你自己写的?看来咱们学校文学社复兴有望了。”周老师看过之后很感概,说起了自己读书时也有一个文学梦,又回忆起班里曾经那几个初创文学社的学生,越说自己越兴奋,转头便拿着策划书找年级主任蒋卫明去了。

第二天周老师找来了两个高二的学姐,让我们一起商量社团的事情。周老师说:“学校很支持和鼓励学生办社团,但也希望大家要做就做好,不要半途而废。既然成立社团当然也要有任务,学校期望这学期能出一期社刊。你们加把劲儿,办得好学校会有奖励,有什么需求也可以提出来。”

两位学姐以前有过复兴文学社的想法,所以交流起来很顺畅,她们看了我的策划书,觉得我对社刊的规划很有想法,便让我负责社刊部分,包括主题的策划和稿件的征集。她们在学校认识的人多,招募社员的任务便由她们负责。当天下午教学楼下的看板上便多了两张征集告示,一张是社员的招募,一张是稿件的征集。

一本社刊只有薄薄的几十页,不可能各科内容占比一样,虽然老师们不希望只有文章,各科老师都想要有点内容,但毕竟是文学类社刊,其他学科最多也就一两个版面,可不想最后弄成一本教参。除了重要的写作板块,其他科目的征集主要以趣味性为主——生活中好玩的物理现象,如何巧妙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小问题,用手中的笔画出五千年历史,喜欢的欧美电影台词,用英语写故事或是英语翻译寓言故事等。肖琳琳也被我拉入了火,她英语好,串掇她写了几篇英语小故事。

大半个月过去,社团成员增加到了八个,但收到的稿件并不多。许是大家忙着半期考试无暇顾及,也或许听了以前社团的传说,因此大多只是观望并没有参与。理了理所有的稿件,除了文学版块,其它科目内容差不多都有了。翻着周老师让我抄作文的稿纸,心生一计。下课去了周老师的办公室,拜托他帮忙找来了此次半期考试各年级的优秀作文,然后每个年级选出三篇优秀文章,加上社员们自己投的几篇,数量也就够了。学校每次重要考试本就会选出一些优秀作文在年级传阅,每次复印都得几百上千份,工作量大,所以每次只能选一篇,老师们早就期望能多选出几篇,最好还能跨年级传阅,这样可以让学生多学习和借鉴。如今在社刊上刊登,既解决了稿件不足的问题,也满足了老师们的意愿,也算是两全其美。

社刊的受众基本上全是本校的学生,除了每班一本的必要发行,学生自己有想要的一块钱一本,若是外校则两块钱一本,所得作为学生的稿费。反正自己学校印刷没有成本。听周老师说以前每期印刷是一百本,但最后还会剩下许多,卖得少稿费就很低,这也是大家失去热情的原因之一。如今,这是社团的第一次出刊,社员们都有些担心社刊能不能受到大家的喜欢,最后商讨也只印刷了一百本,试探下大家的反应。

周彦平拿到社刊的时候上课铃就响了,他来不及看便放在了办公桌上,课堂上倒是发现有两三个同学偷偷摸摸地在翻看。上完课回到办公室,周彦平见魏亮站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手里拿着那本社刊,便问他怎么样。魏亮头也不抬,“等一下,等我看完这篇,”说着又翻了一页。眼看上课铃声又要响起,魏亮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这期校刊有水准,跟之前的完全不一样,质量很高,你的得意门生好几篇文章都写得不错。”他把社刊递给了周彦平,拿着自己的教参走了出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