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有田有点闲(1469)
宋重锦恭敬的行礼毕,那位秦大人倒是多看了宋重锦一眼,拍了怕宋重锦的肩膀:“年纪轻轻的就中了举人,不错不错!想当年本官在他这个年纪,还只是一名小小的秀才呢!如今的年轻人,不得了啊——”
朱浩然就笑:“可不是,俗话说的好,这青出于蓝胜于蓝,雏凤清于老凤声嘛!秦大人是不知道,国公爷的这位大公子,可是文武双全,不仅学问不错,还有一声好本事呢!”
这话说得,倒是勾起了周围人的好奇。
就连秦大人也颇有几分兴致:“朱大人看来是知之颇深啊,说来听听?”
朱浩然就将当出荆县那一场龙舟比赛上,宋重锦的表现给浓墨重彩的描述了一番。
旁边的人听到精彩处,忍不住拍案喝彩,再看宋重锦,那又多了几分看重。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失策
秦大人看着宋重锦的眼神越发满意,等宋重锦敬酒完毕,告罪去下一桌之际,还忍不住态度和煦的道:“听说你是秋闱青州府第七?当年我也是青州府的考生,这许多年都没回去了,倒是听说今年青州府出了几个不错的苗子。今日一见,果然有几分意思,罢了,等你得空闲了,让你爹带你到我那府里去,我好好考较看看。”
这可是莫大的荣幸。
满桌,不,满屋子的人都羡慕不已的看着宋重锦。
秦大人是谁?秦大人姓秦,名博涵,乃是吏部尚书,正二品,当今皇帝的心腹。
他的崛起在本朝也是一个奇迹,出身贫寒,如他所说,年轻时候屡试不第,近三十岁才考中秀才。
中了秀才之后,就如同开窍了一般,秋闱中解元,第二年春闱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中得圣上钦点状元,乃是本朝第一个连中三元之人。
然后就直接进入翰林院受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没过一年,就升为正六品侍读,三年就成为了翰林学士,皇帝的贴身近臣。
然后任詹事府少詹事,统东宫内务事宜。
几年后,又任从三品光禄寺卿,后又被调任为三品大理寺卿,前年被皇帝又钦点为吏部尚书。
那真是一路官运亨通,顺风顺水。
这位秦大人身为皇帝心腹,平日里私交却不多,为人颇为冷担…
今日见他居然这般看好宋重锦,在场的除了少数几个高兴的,大都心里跟塞了一把酸柠檬一样。
宋弘见宋重锦一愣,生怕他答应迟了,忙抢着道:“能得秦大人提点,可是我家这小子的福气。秦大人请放心,过两日我就亲自带他上门——”
说完又寒暄了两句,才拉着宋重锦到别桌敬酒。
宋重锦这几日也被恶补了一些朝中官员的知识,只知道这秦大人是吏部尚书,倒是不知道他这辉煌的经历,虽然不明白他为什么高看了自己一眼,不过这也是自己的机会,自然不会反对。
敬完几桌重要的客人后,宋弘就让宋重锦去找同辈的一起坐坐去,怕宋重锦不认识人,还特意招手让宋重钧过来带着宋重锦去认认同辈的几家世交的子弟。
宋重钧心里苦,脸上还要带着笑,将宋重锦带到了他那一桌。
随便介绍了两句,就坐到一边看着了,心中打的主意,谁都看得出来,不过是想给宋重锦一个下马威呗。
这附近的几桌都是差不多年纪的,今儿个见宋重锦一个乡下来的大出风头,多少人心中都有些不服气。
尤其已经好几个被自己亲爹揪着耳朵骂他们怎么就这么不成器,比不上宋重锦的。
都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心里自然不痛快。
见宋重钧这般行事,也就都不做声,打算看笑话呢,反正说出去,人家只会笑宋家兄弟不合。
宋重锦自然也看出了宋重钧的打算,却没放在心上。
这些人对他是何态度,他完全无所谓,他的目标本就不是这些人。
不过这桌上倒是有两个熟人,一个顾子楷,一个历九少。
还没等宋重锦开口,顾子楷先含笑打招呼:“宋兄。”还给他让出来一个位置。
宋重锦的脸色也温和了些,颔首坐在了顾子楷旁边。
又冲着历九少点点头:“九少。”
历九少臭着脸也点点头,还说了一句:“恭喜!”
其他的人,宋重锦也就只点点头,然后就跟顾子楷低声说起话来。
宋重钧见这样子,就知道自己失策了,没想到三人居然认识?
再一回想,顾子楷似乎去年出了京城,去了外地书院求学,莫非?
就有人替他问了出来,顾子楷大大方方的点头:“可不是,我跟宋兄在长青书院可是同窗,租的房子也是宋兄家的院子,自然是认识的。”
别人听了还罢了,唯独宋重钧,心中一动,有了个猜测,这么多年自家爹都不知道外头有个儿子,怎么着就忽然认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