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过日子(176)

作者:牛奶花卷 阅读记录

不愧是四脚吞金兽,她家还俩。

“扬起小脑袋,娘给擦香香。”宋红米给两个孩子都擦完,就让她们趴着玩。

估计要学爬了,小胳膊用劲呢。

“地瓜,你是女孩子,要淑女,别踹哥哥的脸。”宋红米赶紧把闺女脚丫子拽住。

然后将两人略略分开。

不能分太开,会哭闹。

也别太近(睡觉除外),会互相抓挠。

有时候她会猜测,孩子们互相抓是不是喜欢的一种表现。

陪着孩子玩,时间过的很快,她会趁着孩子们睡觉,然后把一天三顿饭都做好,放入空间。

所以她还能按时吃饭。

只不过吃饭的时候要背着点俩小崽,她们太馋了,不管能不能吃,就张着小手要。

不给还哭闹。

特别是吃辅食之后,也许是知道了食物的美味,仿佛打开了新大门。

孩子大了不好忽悠了!

傍晚,宋红米就把门窗锁好,还再次检查一遍。

然后不再出屋。

家里就她们母女三人,还是安全第一。

虽然她有秘密武器——电笔,开两三个大汉照样电翻,算不得弱女子,但是孩子小啊,所以防范很是重要。

但不得不说,这个年代治安还是不错的,不说有红小将们巡逻,要知道犯事还可能被斗,很多人就有贼心没贼胆了。

……

柳宵是下午回来的,手里还是拎着那个能装的帆布行李包。

“老公!”宋红米忍不住来了个就地跳跃。

柳宵将行李包一扔,将人稳稳的接住,亲了一口,“想我了?”

宋红米也不回答,紧紧的搂着他的脖子笑。

柳宵看看太阳,估算了下时间,“馒头、地瓜是不是睡觉呢?”

宋红米轻轻的点点头,柳宵就将人抱到西屋去了。

小别胜新婚,还想梅开二度呢。

结果孩子醒了,两人只能草草收场。

原来是拉了,两人又是一顿收拾。

弄好了,柳宵也把行李包拿进来了。

掏出一小捆小人参,“红米给你,下次熬鸡汤可以放一根。”

“贵不?”宋红米不太了解如今人参的价格。

柳宵摇头,“不贵,花了十块钱和两斤粮票,都是十几年的小参,老参贵,领导买了一根六十年以上的,花了一百块呢。”

“其实也不算贵,回头你再去,也可以买两根上年份的,放到空间里,不怕挥发药性,到了年纪大的时候,拿出来当补药。”因为那时候野山参就稀罕了,不好买了。

柳宵觉得可行,但是,“那家里就没钱了。”

卖金条一百多,加上每月工资十八块五,他是临时工,工资就这么些。

到了县城,他们也花了不少,买两根老参可能都不太够。

“再卖一根金条就是了,最小的是三十克的了。按照时下的价格,能卖二百多。怎么也要卖的,手里的钱还是太少了。对了,你个京城那边的搭上线了么?”这才是最要紧的。

柳宵笑笑,“你也不看我是谁。”

“那你是谁?”

“我可是宋红米的男人。”

“讨厌!”

两人闹了下,再次回归正题。

“遇到两波儿过来采购汽车零件的,也趁机搭了话,还帮着他们解决了两个问题,等着他们回去按照我的方法将车修好,不出意外,会给我写信,我把地址给他们了,借口是互相讨论提高技术。”那时候他的第一步才算成功。

“老谋深算!”她男人棒棒哒!

“嗯?”

宋红米立马改口,“足智多谋!”

这封信她们足足等了近一个月。

已经是十月下旬了。

正是秋收的时候,柳宵也得了秋收假,谁让他还是农村户口。

不过他们不会回村子的。

但是事情也不少。

要做过冬的准备了。

家里那套被子还是太薄了,还有些硬。

上面还让两个小崽画了不少地图。

所以要做一套新被褥。

布和棉花早就在准备,足够了。

不用去裁缝店,直接找街上的大娘,她们就揽活儿。

二两粮票,就给做的妥妥当当的。

加上两人的千层底棉鞋、一套棉袄和一个棉帽子,一共是一斤二两粮票。

千层底棉鞋费工夫,所以价格贵些。

宋红米准备猫冬,所以她不准备做新棉袄了。

倒是要给柳宵做一身,棉帽子也是他的。

大娘上门做活,宋红米帮着打下手,还趁机学了两手。

她把裁剪棉袄、棉裤的过程都记住了,准备回头弄个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除了制作保暖设备,她们还要储存食物。

秋收过后,黑市卖粮的多了不少。

柳宵买了五十斤大米和五十斤富强粉,还有十来斤的小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