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过日子(203)

作者:牛奶花卷 阅读记录

俩小孩傻眼了。

都没想到汽车要那么贵。

“爹,那我去学车要是给磕碰了怎么办?”宁远有点打退堂鼓了。

磕碰一下岂不是也要很多钱修。

他的私房钱才十几块,肯定不够啊。

宋红米好笑的不行,对柳宵使了个眼色,看他把孩子吓唬的。

柳宵瞪眼,“男子汉大丈夫,咋那么胆小呢,厂子那么多老师傅呢,磕了碰了是啥大事啊。到时候师傅会在你旁边坐着,出不了事啊。”

宁远松口气,“哦。”

宁悦捂嘴呵呵笑,还冲她大哥刮脸,嘲笑他胆小。

……

第二天晚上,桌子上摆了满满一桌子菜。

她们用的是铜锅,烧炭的。

汤底用的是牛骨头熬制了四个多小时才成的。

宋红米还把骨头剁断了,让骨髓都进汤里。

京城这边的汤底多数是清汤,不加辣椒的,要吃辣的,可以加到调料里。

宋红米自然也炸了辣椒油。

家里就四口人,一人坐一面。

美食当前,就不用谦虚客套了。

甩开腮帮子吃吧。

不一会,全都吃出汗来了。

宋红米喝了口北冰洋汽水,打了个嗝,舒服!

柳宵给宋红米夹鸭血块,知道她爱吃。

“娘,我想下粉条。”宁悦已经动手了。

“掰一下,要不然沾锅壁上。”宋红米指挥着。

有些可惜没买到宽粉,不过家里的粉条都是纯地瓜粉。

“里头地瓜片、土豆片也能吃了,捞一捞,再煮要碎了。”宋红米拿着漏眼勺捞东西挨个给分。“这是有了肉,眼里就看不到菜了。要先吃点菜,再吃肉,这才是健康吃法。”

俩孩子不情不愿的夹了几筷子青菜。

“咱家人人都是大吃货,一大桌子菜干干净净。”宋红米看向俩孩子,“你俩肚子是不是溜圆了。”

两小孩摸着肚子嘿嘿笑。

宋红米也摇头,也就没说教,是她和老公没带好头。

柳宵吃的有些撑,主要是气氛好,不知不觉就吃多了,遂提议,“要不然出去溜达一圈吧,消消食。”

宋红米摇头不干,“外头天都要黑了,蚊子都下来了,我不出去,我就在屋里溜达。”

她可不想咬一身包,而且这蚊子下嘴也不挑地方,有时候连眼睛、嘴巴都不放过。

太可怕了。

最后谁也没出去,一家子在屋子里转圈圈玩游戏。

成语接龙。

不过规矩是宋红米定的。

为了不掉马。

“我和你爹都没念过几年书,后边虽然自学了点儿,也不能跟你俩比,所以一会儿我和你爹如果接不上来可以组词,你俩不行。”

俩孩子信心十足的接受了这个规则。

柳宵先来,“一马当先!”

宋红米接着说,“先来后到。”

轮到宁远了,“到…到…”卡壳了。“想不出来了。”

宁悦也跟着摇头,嘟嘴,“娘,你这个好难啊!”

柳宵面带得意,“到此一游!”

宋红米不以为然,她张口就来好么,“到此为止。”

宁远和宁悦面面相觑,都觉得爹娘在瞎说,这俩都不算成语。

不过爹娘都可以组词的,自然是她们赢了。

宋红米仿佛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但是没和她们争辩,老公说的“到此一游”她不是很确定,但是她说的“到此为止”绝对是。

不过她不能说啊,不能崩人设。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124章 六十年代养小崽(24)

宋红米在教闺女宁悦裁剪。

为此,她还准备了不少设备。

将布匹放到平整干净的桌子上,然后利用木尺和木圆规还有粉笔画出需要裁剪的痕迹。

然后也没让宁悦立马下剪刀,而是告诉她为何这么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要让闺女懂得原理。

以后可以一通百通。

甚至让她准备一本新日记本,专门用来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剪子不用那么使劲攥着,你手不勒啊。”宋红米把着她的手剪布,“记住这种感觉。你学画的,手稳,其实直线完全没问题的,大胆的剪吧。”

宋红米拍拍闺女的肩膀,给她鼓励。

宁悦点点头,她一向胆子大,深吸口气,开剪。

宋红米也不盯着,即使有点瑕疵她也能修理,学了这么多年,还是有些底气的。

她在看几匹军绿色的布。

当时她去纺织厂挑布,一眼就看中了。

其实之前她的设计还真用不到,但是仍然买了,送去重新上了色。

因为脑子里已经有灵感了。

她要用这布做裙子——连衣裙。

别以为这个年代女人就不穿裙子了,其实一直有穿的。

像五六十年代风靡全国的布拉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