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过日子(305)

作者:牛奶花卷 阅读记录

看着钱一点点增加,绝对是件快乐的事儿。

生意比预想的还要好。

“嗯,咱们一直做到明年开春再回老家□□,然后直接去西安。”这是两人后来商量的。

之前准备用两个月时间挣到超生罚款。

然后就回老家的。

可是如今火车不便宜,特别是还想买卧铺。

而且回老家一趟,多少得带点礼物。

一算下来,手里钱还是紧紧巴巴。

所以两人一合计,不如多做几个月。

这样回头去西安,钱也能充裕一些。

不过最迟不能超过五月,办好手续,七月份三个孩子都要入学。

该上一年级就上一年级,该念学前班就念学前班。

现在三个孩子能数好几十个数,认识十二个颜色,还会一些简单汉字。

比同龄小孩子懂的多多了。

“行。”宋红米不反对,“那被褥就对付一下,稍微添点棉花就差不多了。棉袄一人做一身新的。”

因为棉袄到时候可以带走,棉被却不行。

“你看着办,等咱们走之前,东西还能卖些钱。”当初的自行车让他改造成了三轮车,卖钱的话,少说能卖个六七十块。

“卖东西?”宋红米念叨着,突然有了灵感,“老公,也许咱们不只可以卖东西,还能卖技术。”

……

春风吹大地,万物复苏。

柳宵和宋红米还在老地方摆摊,不过旁边却支着一个大纸壳子,上面写着手艺转让,包学会,学费一百块。

所以今天围观的人格外多。

有人真想学,也有人是凑热闹。

宋红米和柳宵边卖货边解释。

她们家一共两样手艺,一种是卤肉一种是做糕点。

手艺如何,大家也吃了这么长时间了,心里也有数。

她们要回老家,以后不回来了,所以才准备技术转让的。

保证全无保留,包学会。

“那要是只学一种呢?”有人问道。

“学一种五十,别觉得不值得,等你们自己摆摊,就知道多挣钱了,我们是老家爹娘老了,才不得不回去的,也不愿意呢。”宋红米叹着气,装的挺像那么回事。

“啥时候能学啊?”感兴趣的还挺多。

“先报名,可以先教十块钱定金,下个月初一开学,名额有限,先到先得。不相信我们的,你们就等到月底再说,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就我们两口子教,人太多肯定教不了,到时候报不上名,别叽歪。”她们倒是想多挣钱,可现实条件不允许啊,所以名额真有限,不是广告托词。

“也不着急,大家回家商量商量。”柳宵扬声说道。

所以就别围着了,影响做生意了。

可是这种新鲜事,怎么会不被围观呢。

晚上回家嗓子都哑了,说话说多了。

惹得三个闺女直心疼,都要哭了。

宋红米和柳宵少不得又是一顿安抚。

不过却没有和往常那样给她们读画报、教认字。

嗓子真的是不舒服。

宋红米找来纸笔开始写。

柳宵探过脑袋去看,就看到纸上写着各种问答。

全部是今天顾客问的问题。

柳宵也明白了,他们老扯嗓子说,嗓子要不要了。

还是写纸上,让她们自己看去。

不认识字,也有那热心人给念。

他也找来纸笔,跟着红米一起写。

两人一人写了七八页才停手。

觉得差不多够用了。

结果一上午不到,十几张详细说明纸就没了。

下午趁着休息,又重新写的。

这回看严了,没再全丢。

后来干脆写个大的,然后贴纸壳上了。

两人才消停,偶尔还是要解释两句的。

几天后,有人陆续来报名。

都是下午她们收摊,等在半路上的。

宋红米很疑惑,难道是事前商量好的。

不过还是麻利收定金,记好名字,还把身份证号给记下来了,这样就保证不会弄混淆了。

“老公,你说这些人怎么感觉跟做贼似的。”宋红米和柳宵吐槽。

柳宵也被问乐了,“谁知道这是什么心理。”

“男的都是学卤肉的,女的学糕点,这还分性别呢,暂时一个全学的都没有。”宋红米觉得这样挺好,女的最起码有一定的厨艺基础,学起来会快些。

柳宵猜测,“一百块钱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笔大钱。”

宋红米想想也是。

甩甩本子,“人有些多啊,以后可能还会更多。”

“反正到月底截止,其实卤肉好说,把各种调料分量一说,练习两回也就可以了,人多可以分批次,麻烦的是糕点。”这个他还帮不上什么忙。

“糕点也不难,一通百通的事。”她很庆幸当初没选择太难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