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过日子(319)

作者:牛奶花卷 阅读记录

“不用你,桌子(四周)站不下了,把热水舀暖壶,再烧一锅,可以煮饺子了。”柳母又让小闺女把后门开开,屋里有烟。

宋红米只得继续烧。

“妈!妈,他抢我画报,都给我抢坏了。”玲子撅着嘴拿着画报过来告状。

盼盼也跟着,看到宋红米,眼睛亮了,然后扭头伸手一把抓在毛头的脸上。

五六岁的男孩哇哇大哭起来。

厨房一顿乱遭。

从东屋出来好几个大人。

宋红米趁机将俩闺女拉到身边。

假模假样批评了盼盼几句,“女孩子动手打人可不好,那个是表哥,是亲戚。”

柳宵自然也出来了,问清了情况,掏出两毛钱给毛头,让他买雪糕吃。

然后他顶着四条清洗的红道子就不哭了。

本来还有些怨言的二姑子也是哭笑不得。

还把两毛钱没收了,又把孩子惹哭了。

“快别哭,马上吃饺子,可多肉了。”柳母稀罕了两下外孙子。

毛头听说有肉有饺子,又不哭了。

然后也不去看画报了,待在灶台边不动弹,又把大家伙惹得一顿笑。

“玲子,盼盼,你们还回小屋看书去,欣欣还在呢,回头饺子好了,妈妈给你们盛过去。”宋红米看出来了,人太多,两张桌也放不下,她也不想挤吧,到时候还不如和仨孩子一起吃呢。

玲子有些不高兴的告状,“他们老抢,还推人。”

盼盼点头,“比我大,我打不过。”

宋红米无语了,刚才谁把人挠哭的。

而且还贼尖,看到她在才动手的,这是保证没有后顾之忧么。

小丫头不大,还考虑挺周全。

将俩闺女哄走,也煮上饺子了。

很快桌子放上了。

屋里男人们坐地桌,因为坐的人多,他们边吃饺子边喝酒。

炕桌都没放,剩下的人都是端着碗吃的。

宋红米也盛了些饺子去了小屋。

这会小屋倒是清静了,孩子们都去东屋吃饺子了。

“玲子、盼盼、欣欣过来吃饺子。”宋红米把饺子拨给三人的碗里。

三个孩子倒没有太急迫,自从她们两个人挣钱了之后,家里的吃食很不差,鱼、鸡、肉经常吃。

饺子是好吃的,也吃过很多次了。

玲子端着碗,跟做贼似的,“妈,咱们什么时候走啊?”

宋红米咽下饺子,“才两天,就不想待了。”

仨孩子一起点头,非常整齐。

不是通过气,就都是这么想的。

宋红米低下身子,压低声音,“明天咱们去姥姥家待一天,然后也就三四天吧,就回县城,到时候会在县城待一个月。”

按照柳宵的意思,做完手术休息个七八天就可以。

她不同意。

决定多待一阵子,让他彻底养好的。

因为之后要去西安。

可是没有直达车。

估计要去市里倒车,甚至可能要二倒,再到京城倒一回。

加起来,恐怕要坐八、九天的火车。

就算都买到卧铺,估计也要累的不行。

所以她才坚持多待一个月,正好拿毕业证了。

玲子仨人都很高兴,连饺子都多吃了两个。

……

下午柳宵让柳爹柳母还有几个兄弟姐妹叫到东屋“开会”。

因为没让另一半参加,宋红米自然也没进去。

她不耐烦两个嫂子问东问西的,就教孩子们数数。

明显玲子她们比他们强出一大截。

两个嫂子自然也看出来了。

开始询问如何培养孩子的。

宋红米对这个话题还是挺有兴趣的,说了不少。

而且也不是太高大上的,在村里也可以的。

但是两个嫂子就认为太费事了。

农村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散养,让她们一下子改变,也是有些难为她们了。

不过宋红米还是说了读书的好处,希望她们能重视吧。

不得不说,高考还是很公平的,给了普通百姓一个晋升的机会。

两位嫂子都很不以为然。

大嫂更是话里有话,读书多费钱,还不如有门手艺做买卖。

二嫂的意思是要是读书种子,她砸锅卖铁也供,可柳家祖坟没冒青烟。

宋红米也就不再多说了。

还是那句话,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那边开会还是挺快的,很快就出来了。

大嫂、二嫂也被叫走了。

柳宵对着宋红米点点头,表示一切尽在掌握。

……

晚上柳宵才和宋红米讲经过,他和兄弟姐妹说他以后会在大城市打拼,不回农村了。

可是爹娘这,他还是要赡养的。

家里的地让大哥种着,产的粮食就当他奉养爹娘的。

毕竟日后他不能床前尽孝。

柳大哥同意种地,但还是唠叨种地不挣钱,顶多是辛苦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