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重组家庭(12)

作者:骊偃 阅读记录

商场里买的小邹菊印花褥面也掉色,只是相比着掉的要轻些。

和军装分开洗好,用芭蕉隔开装进盆里,抱回家,跟先前的湿衣服搭在一个三角架上。

苏袂又马不停蹄地从厨房搬来干柴,点燃,烘烤。

好在她手劲大,拧得干,再有异能相助,烤起来不慢。

一件件烘干,苏袂收起衣服和褥里褥面,拿起根擀面杖长短的竹棍抽打下棉被和褥胎里面积压的灰尘。

然后拿起床上发霉变黑的草席到溪边,拿干草皂角水刷洗干,甩去水分,烘干卷起竖到一旁。

打水拿抹布擦干净竹床,铺上草席,苏袂才发现一个事实,她不会缝被褥。

原主也不会。

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还是唯一的女孩。

且上面有四个哥哥,最小的四哥都大她五岁。

大嫂嫁进来时,她刚满七岁,因为老娘的疼宠还没摸过针线,倒是因为喜欢花花绿绿的东西,跟着老娘学得一手好剪纸和布堆画。

随着一个个嫂子进门,衣服被褥、做鞋缝袜,都不用她动手,每到换季,几个嫂子就在老娘的吩咐下,早早做好给她送到了屋里。

后来结婚了,嫁的又是青梅竹马一块长大,家势、能力一流的林建业。

婚后虽然还是住在娘家,可林建业每月都会另寄五块钱给苏老爹,当她和小黑蛋的生活费。

一起寄回去的还有票证和糕点、奶糖。

便是为着这些吃用,嫂子和侄女们也原意捧着娘俩,抢着包揽了母子俩的衣物清洗和缝制。

苏袂抓瞎地在屋里转了一圈,先不说会不会缝吧,首先这针线就没有。

军区供销社还没有建起,下着雨,买都没处买。

“唉,”轻叹了声,苏袂果断地脱下雨衣,裹了里、面和棉胎,拿上半斤荞麦面去了王家。

俗话说下雨天睡觉天,林念营、小黑蛋吃过饭,跟着老太太识了两个字,玩了会儿,就一个个地打起了磕睡。

老太太带着两个小家伙去她屋里睡了。

苏袂抱着东西过来,张宁正坐在堂屋靠近门口的地方,就着亮光纺线。

“张姐,我家褥子长毛了,我拆洗烘干后,才发现,”苏袂站在门口,不好意思道,“我没有针钱,也不会缝。”

“能不能麻烦你,帮帮忙?”

张宁愣怔了下,大概没有想到苏梅一个农村出来的,竟然连被褥都不会缝。

放下手里的棉条,张宁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棉絮,笑道:“行,快进来吧。”

说罢,忙不跌地收了纺车、棉条,去挪桌子。

“我来,”苏袂将东西放在椅子上,荞麦面塞给她,双手一握桌沿搬了起来,“放哪?”

张宁:“……”

这可是纯实木大方桌!

不知道的,看苏梅这轻松的模样,还以为是张纸做的桌子呢。

“你劲真大!”张宁惊叹了声,一指后墙的条案,“塞在条案下面就行了。”

“吃的多长得壮,劲儿就大了。”苏袂放下桌子,往条案下一推。

张宁瞅了眼苏袂的胳膊腿,是比自己粗,可她身高也比自己高一个半头,看着得有一米七二,“你身高放在那儿呢,再瘦就不好看了。”

苏袂攥了下手,还算有力,只是气血上略有不足,还得补补。

张宁瞧了眼手里的荞麦面,也没跟苏袂客气,想着晚上回个什么。

放好荞麦面,张宁拿了两张草席铺在腾出的地上,蹲着看向苏袂,目光扫过她裹在宽松裤子里的两条大长腿,纤细的腰肢,高耸的胸部,羡慕道:“你身才真好,就是没穿对衣服。”

苏袂扯唇笑了下没作声,原主喜欢花花绿绿的衣服,带来的大多如此。苏袂在丧尸堆里待惯了,艳色的东西几乎跟她绝缘,洗过澡,自然而然地就寻了原主一套干活穿的灰布衣衫。

不过,依张宁的眼光,原主的衣服,她怕是一件也没看上眼吧。

两人在草席上铺上褥里、棉胎、褥面,张宁拿了两根长针、一圈白棉线,穿针引线,手把手地教苏袂如何包边、如何下针,怎么提前在被面上划条竖线,照着缝制不歪……

王老太背着睡醒的林念营,带着小黑蛋从东边耳房过来,两人已经手脚麻利地缝好了四边,正在缝里面的几条竖线。

“哦,缝被子喽~”小黑蛋欢呼一声,脱下草鞋就跳到了褥子上,撅着屁股翻了个跟头。

身子横斜着滚到苏袂手边,差点没给他来上一针。

苏袂抽出针上的线,把针别在棉线圈上,提起他放到墙边的椅子上:“坐好。”

说罢,昧上草鞋,从王老太背上接过林念营,扶了她在另一张椅子上坐下。

“再有下一次,您可别背他了。”苏袂道,“我若在旁边,你就叫我一声,没人的话,让他自己踮着脚尖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