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重组家庭(575)

作者:骊偃 阅读记录

赵恪抬手给他一巴掌:“你咋不说你笨呢。你妈有哪些本事,你三个哥哥谁不知声,你还留在家里时间最长呢,啧!”

“啥?!”小瑜儿一撑雪撬坐起来,惊声,“我哥他们都知声?”

赵恪深怕小儿子打击不大似的:“念辉五岁时就在你妈的教导下,拆枪组枪胜过军中大半战士了。”

六哥五岁时因为拆枪组枪厉害被童子军特招入伍,他知声,却从没想过教他拆枪组枪的是自家老妈,“我一直以为是你教的呢?”

赵恪斜昵了儿子一眼:“我那时正忙着筹备特战队,哪来的时间。”

瘪了瘪嘴,小瑜儿又往后一仰躺了下去:“和着全家就瞒我了。”

“没人特意隐瞒什么,”那年从京市回到南方军区,带了他妈、丹雪和顾八夫妻,没过多久顾老带着汪伯和茶大娘也来了,小梅不得收着些,后来他妈走了,她又忙着画图,再然后又怀上了和暄,“是你不够机灵。”

小梅闷在屋里画图时虽然对外的说辞是在设计玩具,可若小瑜儿有心,又怎会发现不了些许蛛丝马迹,没看念辉童子军毕业只回家住了几天,便猜出小梅当时正在做的事了吗。

赵恪的话小瑜儿未尝不懂,就因如此,他才忍不住哀嚎了一声,捂着心口声:“爸,能别再插刀吗?你们颠覆了我9年的人生啊~”

“驾!”一甩手中的马鞭,赵恪没再刺他。

父子俩到了红旗农场,宋志国一家拎着行李已在门卫室等待多会儿了。

赵恪打量了眼一家人族新的衣服,脚边摞起的行李:“都去?”

“简雪和简芳不去,”宋志国摸了摸两个闺女的头,“串联的师生大多还没回来,学校这会儿没什么课,我送他们去我父母那儿住几天。你不是走不开吗,三个孩子坐车去京市,我和你嫂子不放心,我们俩送他们过去吧。”

赵恪无可无不可地点点头,一甩鞭子,驾着雪撬往里走声:“等我一下。”

苏梅和小瑜儿在山上几日,打了不少猎物,其中野猪就有3只,还有4只野山羊。

收拾好后,今儿过来给装了一筐野猪肉,一筐山羊肉,还有干菜粗粮药包旧衣。准备给大哥大嫂送只羊腿,一只卤好的猪头,一只猪后腿,剩下的给前两天湘省来的下放师生。

喻兰不在家,去了学校,有人通知了赵倬。

赵倬带着群人正在雪地里训练,得到消息,驾着狗拉雪撬便回来了。

把肉拎进屋放好,赵倬转身拿了个包袱出来递给小瑜儿:“你大娘给你买的羊毛衫,呢子大衣,皮棉鞋。”

“谢谢大伯大娘。”

“嗯。”赵倬揉了把小家伙的头,“进了部队好好训练,别惹事生非,给你四哥五哥丢脸。”小瑾是童子军小班的指导员,念营是童子军后勤的会计,有两人在,赵倬倒不担心他会受人欺负,反而担心他仗着有人相护,偷懒惹事。

若没有他妈带他进山一趟,小瑜儿真没想着进了部队如何如何奋发向上,他比较佛,再加上前几年跟着他爸在部队没少参加晨训,对部队枯燥的训练生活不敢兴趣,遂串联回来听到他爸说给他报了名,过几天送他去京市参加童子军考核,他就暗自做了两手打算,一是故意落选,二嘛,进去就进去呗,不出头,随大流地混个两年转去文工团,吹萧敲鼓玩笛子去。

现在……小瑜儿抹了把脸,认真地点点头,应下了大伯的话。

“下放人员安排在哪了?”赵恪起身声,“我去看看。”

赵倬扫了眼赵恪雪撬上盖的稻草,没有阻止:“西边牲口棚旁边的宅子。”

赵恪驾着雪撬走了,没带小瑜儿。赵倬拍了拍侄子的肩:“走吧,我送你去大门口跟宋场长他们汇合。”

小瑜儿点点头,跟着赵倬坐上了狗拉雪撬,去了门口。

宋志国还算照顾,十几人给安排在了一个院子,房子虽破,离牲口棚也近,好在柴棚下的干柴堆的足,火炕烤得起。

一行人过来时,赵恪抽不开身,便没过来接人,遂丰振业这两天一直跟他们住在这儿,这会儿听到动静拄着杖随大家出来,狐疑地看向驾着雪撬进院的赵恪。

赵恪一拉缰绳横着堵在了门口,扯下口罩,朝他们叫声:“过来,搬东西。”

说着,抱起一个竹筐递给了丰振业旁边衣着单薄的中年男人。

两百多斤,对方哪里接得住。

几人愣了下,忙上前拽住下坠的竹筐。

力气不一,竹筐倾斜着便露出了干草下用一层透明油纸包着的卤猪杂羊杂猪头羊头和下面的风干鱼。

嗅着卤煮的香味,几人不约而同地咽了口口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