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国子监那些年(169)

作者:三十六陂春水 阅读记录

说着打开随身带着的盒子,仔细翻了翻,身子一僵。

“怎么了?”潘元青询问。

叶安欲哭无泪:“我……我临行前拿出来给忘了。”来老师这儿前他一直心不在焉,结果下人们给备好,他还装了一堆书本进去。

“你等着,我这就回去带过来。”

叶安拔起腿便要走,却被拽住衣袖,潘元青面上带着三分无奈,“先放你那吧,也到用饭的时间了,留下来吃完再回去。”

这时候叶安的肚子也应景的叫了起来,最后只好乖乖点头。

潘家的厨子自然与自己家的比不了,老师口味又偏清淡,但许是饿了,叶安依旧吃的很香甜。

等用过饭,潘元青让下人准备了灯笼,打算自己将人送回去。

叶安连忙推脱,接着不自觉感叹:“老师您说,我们两家就一墙之隔,甚至我那院子跟你的主屋位置都差不多,结果还要绕这么远。我看啊,不如挖个月亮门,以后我来找你也方便。”

潘元青微怔,半晌不语,眸中晦暗不明。

叶安以为自己说错话了,连忙重新组织语言:“我就随口一提嗷,感觉也挺麻烦的……”

话音未落,便听对面之人开口。

“……好。”

第74章

与老师商议好后, 叶安马上去请工匠,在仔细研究后, 打算在两人的主卧处修一道门。平日关着,等想要相见时只需轻轻扣下便知。

这么大动静,府内下人自然都晓得,因为家主与潘官人要好,也都没说什么。只是个别人有些许纳闷,就算凿门,至于凿到内宅吗?这要是以后二人谁有了夫人可如何是好。但碍于身份,也不好议论。

叶安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他在国子监内还跟朋友们同吃同睡呢, 现在不过是开了扇门。

转眼又是个把月, 天气已然进入深秋,汴梁路上行人少了几希, 连带着一些夏天的小吃也都收摊不做了。

叶安穿着崭新的锦袍乐呵呵的走在街上, 这是外婆亲手给他做的。叶婆年轻的时候是针线高手,后来因为过度劳累眼睛坏了, 叶安穿过来后便不让她做衣服。结果老太太不听, 抗争了好一阵子, 最后折中, 每年入冬的时候就给叶安做一件。

这锦袍里面装的丝棉, 说是棉, 其实是蚕丝类的纤维。叶婆从春天就开始四处收集好蚕茧, 全府的婢女跟着忙活了一年。要知道宋代已经开始种植棉花, 这样奢侈的已经不多了。整件衣服上绣满了暗纹,轻便又暖和,再加上叶安今年又长高了一些, 穿上后更显得玉树芝兰,惹得街上小娘子频频回头。

询问了好些人,总算到达目的地。叶安看着牌匾上的“龙凤楼”三个字,抬脚走进铺子。

这龙凤楼是汴梁的老字号,专门打些金银首饰,虽说店面不大,但在京中却十分出名。当然了,设计费也不菲,可依然挡不住小娘子们的热情。

掌柜的原本漫不经心的拨算盘,看见叶安顿时眼前一亮,知道这是来了位大主顾。小心翼翼的上前道:“客官可是要做首饰。”

叶安点头:“打算弄一套金饰,有没有什么推荐的。”

“自然是有,”掌柜满脸堆笑,从柜子里拿出一本画册,“客官请看,我们这最受欢迎的样式都在这里。”

叶安拿起画册一页页翻阅,还真别说,人家生意大也是有道理,有些甚至比现代的还要精巧。

待看完后,叶安皱眉,“还有没有其他的。”总感觉样式有些老气。

掌柜的看他脸色,小心询问道:“郎君是想送做寿礼吗?”

“是及笄礼。”叶安解释。再过半个月,就是邢文静妹妹邢文宁的及笄礼。邢文静已于王祭酒商议好,过了这个年就退学,到时候恢复女儿身,在见面估计就难了。因为叶安也算救了邢文宁一命,邢家在京里也没什么熟人,便想让叶安出席。

考虑到也算是熟人,叶安便答应了。此等大事自然不能空手,想起邢家也不宽裕,便想着给小姑娘买点收拾撑场面。

“喔~~”掌柜的似乎明白了什么,面色带着荡漾的笑意,又拿出本画册道:“这个都是本店的精品,好几样都是刚设计出来的,京中还没有几个人戴过,郎君您瞧瞧。”

叶安懒得反驳,打开画册后发现果然比之前的要娇俏活泼些,看了一遍,相中了一款蝴蝶造型的。里面有金钗、耳坠和手环。小巧精致,用料不多,送出去也不至于太扎眼。

“就这个吧。”他指着那页道。

掌柜的一看,立刻面露难色:“回郎君的话,此套工艺复杂,要做的话怎么也要一个月,本店倒是有套现成的,不过刚刚被人订出去当嫁妆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