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重生日常(13)

作者:良辰啊 阅读记录

黎柏墨发现这边还没怎么形成商业街的规模,大部分的商铺都入驻了百货商店,农贸市场则是形成了一个区域。外面散落的零零星星的店铺大多数是小吃铺、修理铺和零件铺。

转过这条街,现在根本就没有后来步行街的这个说法,大部分的门面都空着。黎柏墨找到了一家书店钻了进去,

门口架子上摆着一些报纸和杂志。

进去看了一圈里面大部分是一些学习资料。少部分是一些文学作品。

“姐,你有什么想看的吗?”

“没有啊,看书多累啊!”

黎柏墨什么都没说,只是从书架上拿了几本书。《简.爱 》、《巴黎圣母院》、《边城》、《呼啸山庄》。

“小崽,你拿这么多书干什么?舅妈也没跟来,我们没有钱啊!”

“放心,我有压岁钱。”黎柏墨安抚住敏敏姐。他兜里的钱唯一来源就是压岁钱了。今年他收获了不少,回到县城之后,黎爸时光他们开始了送礼串门,黎柏墨因此收到了不少的压岁钱,还有几件新衣服 。

“一本好几块钱呢!”杨敏有些着急,回家会不会挨骂啊。

“里面可是有爱情故事哦!你看不看?”黎柏墨看着

“看!”一听有爱情故事,直接引起了杨敏的兴趣。

然后黎柏墨在她有些碎裂的表情中,从袜子底部拿出了22块钱。看的出来还剩下几张小面值的零钱。

几本书总共22块,其中巴黎圣母院比较贵,有8块,其他三本就相对便宜了很多。

黎柏墨研究了一下这个年代的物价。以他家为标准,他爸他妈每人工资也就200多块钱。他家属于县城偏高一点消费的家庭,基本一个月的生活费得500多。冬季要更高一点,因为蔬菜太贵。

花销的空洞依赖于黎爸的卖菌袋事业。一个菌袋5毛钱,黎爸之前的产量大概是一年10000多袋,去除人工成本,基本一年能挣3000块。

后世黎爸自己养殖,种10万袋,辛辛苦苦一年才能挣十几万。按理说多卖菌袋肯定更加省心。但青林县的人们看到黎爸养木耳挣钱,就都开始种木耳,黎爸也从来没有隐藏自己的技术。

这也导致想挣钱,只能自己种。

相对于后世刚刚够养家糊口的生意,现在来做很是挣钱。如果可以把存款投资出去变成固定资产,他家基本可以度过物价上涨的动荡期。

这也是黎柏墨没有阻止黎爸扩展生意的原因。

俩人满街的逛了逛之后,黎柏墨终于在一家音像馆的旁边找到了一家租书屋。这条街是后来青林县的网吧一条街,可惜现在这里的娱乐店也只有音像店和租书屋了。其余的就是美发,牙所什么的。

“小崽,这不好吧!要是舅妈知道咱俩看话本,准得骂咱俩!”

“小姐,你的思想觉悟挺高啊!”黎柏墨不得不说,就算他姐早早的辍学,但她从来就没长歪过。只不过思想上没内容,就很容易陷入生活的漩涡。挺惨的。

对于这个看着他长大的姐姐,黎柏墨也没有要求她一定出人头地,只是希望她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要在面对世界的指责和残忍时,放弃抵抗。

“放心,我就是大体看看都有什么话本,大家流行看什么!不过,小姐你要是想看,得让我帮你选一选。”黎柏墨安抚好敏敏姐之后,就领着人进去了。

黎柏墨也怕敏敏姐被一些话本荼毒,进去之后给敏敏挑了一个可以打发时间的话本后,让她坐下看书。

杨敏早就适应了黎柏墨小人精一样的设定,对他很是信服。毕竟这是一个可以教她怎么学习,还天天看她都看不懂的书的崽啊。

黎柏墨在书屋里逛了一两个钟头,发现这时候的流行漫画基本都是连载的一本一本的书。而且,大部分都是直接照抄照搬日本的漫画。版权问题就不细说了,里面的血腥暴力yin晦都直接阻碍了漫画的发展。正经一点的漫画杂志都很少。

也不怪报纸上的那些教育学家,宣称:为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应该杜绝中国本土的漫画发展。

扯淡,没有自己的发展,然后受尽舶来品的荼毒吗?黎柏墨对此嗤之以鼻。

其实这个年代是发展漫画的最好时机。可惜没发展起来。这也导致后20几年,中国的漫画环境不怎么样。各种漫画类别少,读者少。漫画作家卑微求生。

黎柏墨前世是流浪画家。平时的一些画作价格也很不错。如果那个世界存在,自己的画价值肯定翻倍上涨。

他喜欢用静止的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他也同样喜欢用动态的画来编织出一个一个的故事,所以他兴致来了就会画一些插画和短篇漫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