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老祖宗(48)

“他们哪儿来的房舍田产?不都是从咱们汉人手里夺走的?”路谦忽的停下脚步,压低声音说道,“如今我只是拿回了属于咱们的东西,何错之有?”

仿佛有点儿道理。

祖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趁此机会,路谦一溜儿烟的跑了。

考虑到路谦此时也不过仅仅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康熙帝自然不可能赐下大宅院。其实,康熙帝只是随口吩咐了一声,真正办事的压根就不是他。

事实上,那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三进宅子。

位置不算好,毕竟好的地段都是连片的豪门大户,像路家以前的房舍,那片根本就不是什么四进五进的宅院,而是好几个宅子套在一起,里头住的也不是什么一家人,而是往往数代不曾分家的好几房人。

路谦的新宅子坐落在贡院附近,那边位置较为偏僻,但有个好处便是清净得很。附近多住了一些读书人,书院私塾也相当得多。他以前借住的书院也是在这一带的。

三进的宅子端的是精巧,前头一进是下人的倒座房;中间的院子最大,堂屋厢房一应俱全,还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最后一进多半是被人当做女眷居所的,不过路谦就光棍一个,倒是不用这般讲究。

路谦可高兴了,下了衙就跑去新宅子东瞅西看的。

其实说是新宅子实则不然,毕竟康熙帝不可能命人重新造一座新宅子赐下来的。不过,这座小宅子看着确实蛮新的,却是赶了巧了,前阵子工部刚派人将这一片修缮了一番。原也不是为了民居,而是倒霉催的贡院。

贡院啊,忒惨了,在地龙翻身时垮了一大片,倒是没直接坍塌,但损失着实不小。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并无人员伤亡。

哪怕眼下暂时还用不上贡院,但工部还是派人修缮了一番,毕竟贡院是有特殊意义的,偏生汉家读书人还特别看重这一点。

祖宗对这一点就特别看不上,觉得满清鞑子惯会装模作样。

“道理不是这么讲的,你想想民间也有亲娘和后娘。我不否认有些后娘没脑子,做事太直接,但更多的怎么着也得顾忌到其他人的看法与想法。所以甭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该有的态度还是应该有的。”

路谦就很能理解,明摆着清廷就是后娘,对前头的孩子,既不能打也不能骂,还得好生安抚着,生怕孩子一个不如意就搞出大事儿来。

当然,这仅仅是最初的这些年,待将来满清坐稳了江山后,又会是何等情形,那就不知道了。

不是有句话说,日久见人心嘛?用在朝廷上,一样合适。

对于路谦的这个说法,祖宗还是很满意的,没听到嘛,路谦觉得清廷是后娘,也就是说,大明就是亲娘了。

“算你还有点儿脑子,知道谁是亲的谁是后的。”

路谦奇怪的看了祖宗一眼,心说我都骂你主子了,你咋还夸我呢?当下一寻思,他恍然大悟。

“我的意思是,亲娘啊,我亲娘啊!懂不?”

原来是你亲娘啊!

男人死了立马跑回娘家准备改嫁,将没有族中长辈照拂的五岁幼子丢给已出嫁好多年的大姑姐……

“我看你就是皮痒了!”

路谦才不搭理他,新宅子已经看过了,他非常得满意,但今个儿肯定是不能搬进来的,甚至明后两天都不成。得到休沐日,他得先找人打扫收拾一番,还有添置一些家舍摆件,另外就是搬东西了……

事儿都不难,就是怪繁琐的。

幸好,路谦得到了书院那边的帮助。

书院本身就是有仆从的,负责洒扫洗衣整理的,还有灶屋做事的等等。听说路谦有需要,就指派了个老妪帮他去收拾屋子,还表示到时候若是要搬家,也会帮忙的。

这下问题全解决了。

路谦看了个好日子,回头就把即将乔迁新居的事情告诉了同僚和上峰,当然也没忘记朱大人。

他都想好了,乔迁宴可以去附近的酒楼定一桌,让人家送到家里就成了,这下连碗碟都省了,毕竟他一个人过日子是不需要那么多锅碗瓢盆的。

杂事儿办完后,他的心情还是十分得飞扬,看得祖宗牙疼眼睛疼浑身上下哪哪儿都疼。

“你说你到底是在嘚瑟个啥啊?不就是个小三进院子吗?鞑子皇帝也是,赏赐都不知道赏赐点儿好东西,倒是送一方名家砚台,或者孤本古籍,再不济……”

路谦死鱼眼的看过去。

诚然,他是个读书人,但他对于文房四宝的要求真的不高。反正他在程氏族学的时候,用的最差一等的笔墨纸砚也没妨碍他用功进学。至于到了京城后,书院这边有比市面上略便宜一等的笔墨,翰林院更是免费提供中等档次的笔墨。路谦用着都觉得不错,他一点儿也不在意什么名家名砚。

寒小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