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调(172)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崔邺:“年中之内都运走。之后存新粮。”

谢奚看到一半,合上账册:“你们看着办吧,我只管技术,其他的你们自己处理吧。反正又不是我的产业。”

崔邺看着她说:“这全都是你的产业。”

谢奚心累的说:“还带讹人的?我以前盼着家财万贯,穷到不能忍,现在盼着清闲,居然家大业大了。你说搞笑不搞笑?”

崔邺听的笑起来:“不用你受累,我替你担着。”

谢奚无奈的说:“行吧,你自己看着办吧。”

第二日一早起来谢奚就和鲁伯一起去田里了,□□病的传染性很强,菌丝在干燥环境里传染更快。

田里的麦已经快到膝盖了,大早上田里都是人,谢奚和鲁伯带着人撒了药剂后,一直到午后才回来,她感觉自己被晒伤了,回来的时候路过渠池,枯荷被清理出来后,池里的水位不高。

谢奚在路上和鲁伯说:“去年冬日一场雪都没有,但愿前半年湿润一些。”

鲁伯有些忧心的说:“冬日不下雪,就不是好兆头。”

谢奚回头看了眼说:“早些准备打几口井。”

鲁伯又觉得她有些心切了。

三月中旬,长安城最重要的事,陛下给长安十二书院的学子出题,校考课业。先是由崇文馆的学士先出题,选拔出前三十,再由陛下出题一一教导。

校考为期三日。

谢昭那几日都一直在书院里没回来。

崔家的崔敏也参加了校考。

前一日,陆温将陆益之叫到书房,问:“有把握吗?”

陆益之一脸认真答:“没有。”

陆温问:“可知陛下性情?”

“孙儿不知。”

陆温提醒他:“谦恭有礼、温驯兼备。陛下性格有些难琢磨,但不是个好相处的人,你不必惧怕,计算不合他的心思,他也不会为难你。”

“孙儿记下了。”

等人出了书房,他站在院子里回头忘了眼书房,心说,我永不会像祖父这样,担一身骂名,缩在这一方院落里。卢恒书固然死的残忍,但天下学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回了院子,年底到年初因为他要准备课业,大多住在书院里,连父母都间的不多。

柳氏因为谢家上门退了亲简直欣喜万分,但是对他的亲事又有些犹豫了。

陈家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定亲,因为贵妃有了早产的先兆,此事被按捺住了。再没被提起。

祖父大概提点了祖母,母亲再没应过陈家的邀请。他一深想,只觉得身心俱疲,母亲是后宅妇人,难免乱花迷眼,有些眼高手低。

但是陈家行事也确实有些手伸得太长了。

他之前不觉得,但后来才明白身不由己,谢奚从进长安开始,就被人盯着,和陆家的亲事,确实给她招惹了很多无端的祸事。

柳氏进了门就惊呼:“我儿今日看着轻减了这么多?”

陆益之安慰她:“不过时近日熬夜了,校考之后我好好休息就好了。”

柳氏在他书房里转了一圈,见他面色疲倦,安慰说:“不必为那些不想干的人苦恼,待你校考之后,我仔细给你挑选亲事。我儿亲事艰难,自有厚福。”

陆益之听的哭笑不得,催她:“时间不早了,母亲回去歇息吧,莫要多想,至于亲事,我不着急。”

柳氏反驳:“怎能不急?你还年少,不懂这些,母亲一定会为你考虑周到的。”

陆益之知道她不会听,也不再固执说了。

校考是在书院里举行,连着三日,当日阅卷,当日呈报陛下。

第三日前三十名入宫,得陛下亲自提问。

陆益之果真排名第一。

陛下问政、问百姓、问农事、问钱粮……

陆益之被问到了农事,在议政殿里,君上臣下,两人有问有答。

他答得深入浅出,句句不虚。措辞不华丽,但是句句都点在实处。

陛下听的起兴,又问了钱粮,他也均答的可圈可点。

这是他在谢奚的田庄住了半月,每日跟着她早出晚归,看到学到的。跟着谢奚,他受益良多。

谢奚曾和他说,和你的上司不要讲理想,不要空谈,只说事实。至于过程的辛苦,那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体会就好。

他到如今,才真的明白这话的意思了。

待校考结束,陆益之和其余四人被留在宫中,等待陛下忙完后召见,一并授予官职。

陆益之让人给谢奚送了封信,但没有特意给陆家报信。

谢奚收到他的信,信里短短三句:校考得以入天子眼。谢雀奴的前些日的指教。还有事请教雀奴,望不吝赐教。

谢奚看着信,笑起来,拍拍满手的泥土,和鲁伯说:“陆家果真要翻身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