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调(185)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说完她才明白了,问:“河套平原是你们的大本营?祁连山马场是基础。现在只缺人了……”

崔邺安慰她:“没那么快,李家天下太平,我猜崔程就不会动手,除非有不得已的理由。”

谢奚想到一句很搞笑的话,打你还需要挑时候吗?

谢奚静静看着他炖汤,最后说:“八月的时候,我随你去河套平原看看吧。”

崔邺回头笑问:“怎么又愿意去了?”

谢奚:“你挡不住崔程,注定要受牵连。只能助他成事了。要不然就是乱臣贼子,我也脱不了干系。”

崔邺笑说:“姚重找我喝了几次酒,话里都是招揽之意。不知是谁的意思。但是你这里的粮种他们还是观望态度。那位陛下看来不太相信。”

谢奚撇撇嘴:“爱信不信,我的粮种是给农民的,又不是给他的。用得着他领情?”

崔邺把汤安顿好,坐她身边说:“真不想回城里住一段时间?”

谢奚笑说:“我这么不讲规矩的人,不适合住在城里。”

她说完又问:“你们家对你的亲事,就没点要求了?”

崔邺看着她不说话,眼睛里有笑意。

谢奚问:“崔程呢?对你真的没想法?你自己把马场送给他,在他眼皮底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对你没防备吗?”

崔程隔了两个月,第二次去了贺赖部,莫里领着村庄里年轻的人跟着马群来了祁连山马场来养马,村里剩了年纪大的人,崔程的人驻守在马场和向北的二十里处。向东进是河套平原,这片区域全部开荒,能养活整个河西道。

崔程带着蒋道东又是深夜出发,夜里奔袭,在天蒙蒙亮时到达,这次他们进了村,蒋道东给他介绍村子说:“这里是五郎下令修的,据说他第一次贩货进草原,在这里遇上从草原逃出来的贺赖部人,他就在这里安顿了这帮人,修了村子,给了粮种养活了这帮人,后来这几年贺赖部一直给他养马。这是我从那个莫里那问来的。”

崔程看着村子中间的广场,静静听着并不说话,问:“这里都种了什么?”

“麦子、稻米、糜谷,什么都种,粮种都是五郎给的。”

崔程又问:“那一万担粮什么时候能到?”

蒋道东迟疑了一下,答:“阿骨勒说粮在长安,需要押送。”

崔程觉得意外,看了眼蒋道东,但也什么都没说。两个人去马场走了一圈,马场靠着山坡,场地有限,之前的马太多就放在山里,莫里领了大部分的马迁移去了祁连山下,这里的马场就空出来了,守马场的兵见了蒋道东恭敬的给两人引路。

崔程伸手制止,之后和蒋道东去了烽火城。

蒋道东见了开荒的人,有些不解但是不敢多问,而崔程心里明白,崔邺将粮种都送来了。新粮种只要收成好,就是他的本钱。

他看了良久,问蒋道东:“罗信芳的信到了吗?”

“还没有,听三郎说,罗信芳到处腾挪,但是没人敢帮他。”

崔程面无表情,看着远处的田野,淡淡说:“不用催,他凑不到粮草,这批粮草我已经给他垫上了。但是下一批就未必了。”

蒋道东应了声。

崔程骑着马,瞭望了一眼远处,最后吩咐:“加紧进程,不能误了春耕。”

两人回来已经是晚上了,崔鲲见他回来忙说:“四叔的信到了。”

崔程解了披风,拿起桌上的信打开,崔冕的信写的含蓄,关于他的职位,怕是有些变故。尤其是陛下抢先点了三十名长安学子。

崔家的崔敏被点进了崇文馆。

陆家的陆益之授了中州别驾。

崔冕在信最后写的是关于对崔邺事,称崔邺行事乖张,颇有诡道之术,但对崔人心怀善意。少了豪雄的心性。

崔程看着信,脸上有淡淡的笑,崔鲲问:“四叔要来了吗?”

崔程收起笑意,淡淡说:“怕还是要些波折。”

崔鲲看了信有些惆怅说:“有些时日没见五弟了。”

崔程回头看他一身莽直,问:“柬之之前偷偷找你们了?”

崔鲲得了崔邺的一匹马,心里正美,自然给他说好话。

不在意的说:“五弟做生意,难免遇上难说话的人,我们也不过是替他说一声。再说了敢为难他,不就是和咱们过不去嘛,五弟看着文文弱弱像个读书人似的,但是酒量是真好,像咱们崔家的人。他之前在伊州回来遇上兵乱挨了一刀,差点丢了性命,我在瓜洲接了他,他差点就没命了,就那么上药一声不吭的挨着,像条汉子,起来了和我照样喝酒……”

崔程听着面上越发温和,心里倒是欣慰,崔邺这些年背着他在河西道上做生意如鱼得水,求的是两位兄长,和他这个做父亲的有嫌隙,和两个兄长倒是亲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