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调(203)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他接着就说:“吴江滩田被淹的更厉害了,水退后,怕是连田封都难找。”

崔邺问:“吴江县怎么样了?”

“水灾严重,有一半的房舍被淹,田亩被淹不计其数。”

崔邺了然道:“那滩田被淹,也不算什么大事。官府有赈灾吗?”

梁城无奈道:“怎么赈?官都没到,伤亡成这样,江南道上的官,哪一个不是投鼠忌器,江堤修了这些年,一点都没动工,这根本就是……”

大周的这艘破船,竟然被一场水灾给冲的风雨飘摇。

第97章 九十七 灾后乱象

崔邺和梁城单独在江阴的城外转了几天, 梁城和他偷偷说,反王已经吞并了将近两个州府,岭南道向北的漳州、汀州已归反王, 江南道上水灾严重, 根本无力反抗……

怕是现在消息还没有传回长安。

崔邺问:“其他州县可有动向?”

梁城人胜在稳妥, 万事不慌。崔邺其实很喜欢和这样的人打交道。

两人绕着周边走了一圈, 梁城问:“听说郎君放了两仓粮救济灾民。”

崔邺笑了声,不在意的说:“粮仓进了水, 就地解决了。留着也可惜。”

梁城觉得未必就是可惜, 若是没进水,按照他从前的做派, 怕是也会开仓放粮的。

水患之后本就是民生多艰的时候, 朝廷偏偏不敢动武,没钱赈灾, 多处受制于人,李家主君无后,兄弟几人难免意动。

崔邺不曾见过李家的人, 但看崔程的表现, 怕是也不是多忌惮。

他琢磨了良久还是决定写信给崔程。

现在可能是起兵的好时机, 但是他不建议。

崔程正在和崔冕正商量这回事。

崔家起兵的心思还没有那么明显,崔冕初到凉州, 进了都督府,直奔崔程的书房,兄弟两有些年没见了,崔程一身戎装,满面喜色,崔冕站在门口看见刘彰在, 笑说:“季玉,多年不见了!”

刘彰和崔冕是同年,当年同科学子。

刘彰忙说:“不敢不敢,孝文风采不减当年,刘季玉却已经老了。”

崔程比平时要开心的多,笑说:”你们两个等晚上了,慢慢喝吧。”

崔冕笑说:“我可在凉州停些时日。”

崔程收起笑,“你怕是要在凉州待很久。南地水患,过了淮水,全部遭了水灾,岭南道的反王向北占了两洲……”

崔冕问:“什么时候的事?”

“就这个月。”

崔冕大惊,问:“消息可靠吗?”

崔程看了眼刘彰:“柬之传来的消息,他人就在江南道。”

崔冕不可置信的笑骂:“这混账小子!我离家时他还好端端的在家呆着,这才多久,就去了江南……”

他说到一半,才察觉出这不同寻常的意味。

抬头看着崔程,愣愣的。

崔程哼笑一声,“他的心思我懂,倒是怕我出手。”

崔冕中肯的说:“柬之不知师从何人,行事颇有些乖张,这些年南来北往,倒是练就了一身江湖气。”

刘彰又以为他要告状,忙说:“五郎性格有些不羁,但是心怀大义,不是等闲之辈。”

崔程倒是中肯说:“他这个年纪,倒是比我有出息,至于那脾性,还要好好磨练。”

崔冕这才说:“你们父子这仇,怕是也难了结。”

崔冕见他不以为意,才说:“母亲倒是让我问你,当年柬之追随你们到河西道,你为何不带他?他追出几十里,一头从马上栽下去,差点没救回来。三嫂闭口不提。自那醒来后,柬之的性子就变了。我如今和他说话已难交心了。少时,他可最爱黏我,我归家那日,他站在母亲身边当我犹如是陌生人。”

崔程听的皱眉,这事他知道,但不知那么严重,卢氏这几年偶有来信,但是对柬之当年差点丧命的事,只字未提。

倒是刘彰问:“都督上任那年,他才十五……”

崔冕知道这是家事,多嘴了一句,也就打住了。

崔程却听到心里去了。

几个人聊了聊河西道上的风土人情和屯兵粮草。

崔冕问:“柬之在河西道上养马,你知不知道?”

刘彰看了眼崔程,没有答话,崔程说:“他在祁连山下建了一个新的马场,屯了将近两万马……”

崔冕听的一时竟然不知道说什么。

崔程叹了声气:“不说他了,他年岁到了,该成家了,但是一直犯混,如今也不听我的。他母亲定也是管不住他。”

崔冕这才笑说:“他倒是将一家老小打点的妥妥当当,二哥现在对他都多有袒护。何况是母亲。”

“他说了要回去照看一家老小,合该他操心照看。”,崔程淡淡笑着说。

刘彰难得见崔程说起五郎面无怒色,关于南地水灾,崔冕沉思后,还是保守的说:“还是观望吧,今岁的粮草怕是难了。早做腾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