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调(252)

作者:顾青姿 阅读记录

谢奚遗憾的说:“他领了命要出城,我进城的时候遇见他了。”

崔晚眼神暗淡了,闷闷说:“都在忙,阿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五哥也在忙,父亲也在忙。我好久都没有见过祖母了。”

谢奚蹲下身,看着她,认真的说:“因为都在打仗,乱糟糟的,他们是大人,要处理很多事。没办法照顾你。你五哥给你带了很多东西。”

她每次出去都会买些小玩意儿骗她说崔邺给她带的。

小孩子毕竟好哄。

等打发走小孩,吴媪担忧的问:“如今长安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谢奚是真的想去看看。

陆益之守着吴江县,新稻果真不同凡响,收成比长安的稻还要大,吴江县比起初夏的模样要好得多。

陆益之在这里熬了一年多,遇上了生平的乱世,见识了人命如草芥,也见识了命之可贵。

吴江县并不富裕,他混迹在田间、市井里。

一年多,口碑很好,百姓都认识他,这个清瘦又有些沉默的县令,是难得一见的好官。

只是至今没有婚配。城里的殷实的人家总会问起他的亲事。

甚至有上年纪的女眷当面问起他。

他再不是从前那个叫一声雀奴都会脸红的少年了。从容的笑笑,答:“心仪的娘娘子在北地,如今我回不去。她不能来。”

那老媪笑说:“婚姻之事,自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好脾气的说:“我与她,有婚约。”

只是后来缘分不够,散了。

他后来常常想,是不是遇见雀奴太早,也太小。

他不曾经历过世事,没见过市面。困在长安城里,如一只家雀,只会沾沾自喜。而她早已走过万里路,见过这万里河山的广阔。

他从开始就错过了。

收到武陈两家定亲的消息,是母亲写信来告知的。母亲心中泪涕涟涟,哀叹他仕途坎坷,姻缘没有定数。后悔早些没有让谢家女进门,说不准如今他早已为人父了。心里全是后悔。

他看得毫无波澜,只想着,武陈两家,怕是不能长久。先帝故去的太突然,陈家没有权利,武家名正言顺。一个陈于敏,其实没有作用。

况且,陈于敏并不算是聪明的女人,若是雀奴在那个位置,说不准还能转圜一二。

他早将这些看淡了。权势也好,情爱也罢。

第121章 一百二十一 崔家

长安城里乱象丛生, 越乱对权力就越渴望。宫里的那几位各自为政,自有朝臣为其摇旗呐喊。几番争斗后,以武太后为首的一派略显优势, 也是因为她师出有名, 占了正统。

武太后大肆宴请, 从三品官内眷, 一直扩到五品官内眷,长安城里的官眷几乎都受了她的恩威。

崔家女眷至始至终闭门不出, 崔程征战在外, 崔鹏被扣押在淮南道,老妇人身体有恙, 谢氏有孕在身, 崔家自顾不暇。

崔邺有恃无恐,每日早上出门, 晚上回来。

他调了崔程留在西郊的兵进府,死守着崔府。

宫里的几位拿不住权柄,还没等到过年, 就彻底撕破了脸。

安平王和武太后联手, 将陈贵妃母子囚禁于熹合殿, 并择日于开年第一日,安平王登基为帝。

陈家自此和武家决裂。

陈家联合其他三家, 请崔程回京,清君侧,主持公道。

崔浩等了崔邺一日,他一直在城外西郊庄上合鲁伯商议西郊粮仓的事。等晚上回来,听到这消息,都气笑了, “陈家把女儿嫁给武家,却要我崔家为他卖命。这就有些没道理了。”

他说的话有些轻佻,就是根本不考虑这个诏令。

崔浩训斥他:“你这话说的没道理了。”

崔邺笑笑说:“那依照父亲的意思呢?”

崔浩:“你父亲如今可不能踏错一步。”

崔邺笑了声说:“就算父亲不动,河西道密不透风,瞒不了多久的。二伯还是和父亲商量早做决断,如今的朝廷可不是从前的朝廷了,朝令夕改,江山易主都是一朝一夕的事。”

他心里笃定崔程早有准备之事暂时不说。崔程做事和他爸爸有些像,做的多,说的少。不同的是,崔程尊的是君君臣臣那一套,他爸爸是个可爱的老头。

在危难面前,聪明的人,总会给人安全感。再不济也是可以交心的朋友。

崔浩和他一晚上讨论粮草,和如今天下四起的叛乱,州府的兵马架不住四处的乱军,如今的朝廷已经对下面的州府隐隐开始失控。

各州府兵马从之前的响应到如今,已经不敢贸然听号令,折损自己的兵马。

隔日,武太后给崔家的赏赐传遍了长安城,崔浩领着崔家男丁开门下跪谢恩。

崔邺领了赏都不曾正眼看内侍。他三十年都不曾跪过人,如今对着这些狗仗人势的小人卑躬屈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