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番外(137)

作者:小兔子穿花衣 阅读记录

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自己失踪的小儿子再回来,对一个年事已高的母亲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也没什么遗憾了。所以,过完正月之后,母亲突然一病不起,终于还是在春末的时候含笑而去。

李景跪在灵堂前,难受极了。

母亲弥留之际拉着他的手:“孩子,别难过,娘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你会不见了,娘很高兴。”

他放不下妻子孩子,还是毫无征兆的离开了;他放不下父母,还是让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还在担心他会不会突然消失;他放不下百姓,还是眼睁睁看着所有的事情变成了史书中读起来轻描淡写的句子。

“孩子,你的孝顺你娘都明白,身前既已尽了孝道,就不必在意死后的礼节行没行到。夜风大,你也早早回去歇着吧。”

他看着父亲一下子苍老了不少的面容,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刚失去自己爱人的老人,却要反过来安慰自己的小儿子。

“我只是想再多陪陪我娘,父亲先去歇着吧,儿子过了子时就回去。”他不想再让父亲担心。

父亲拍了拍他的肩膀,离开了。

母亲的丧事办理完后,紧接着就听到石守信移为天平军节度使的消息,虽然父亲表示,他可以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但他还是拒绝了,选择留在家里。

母亲去世后,父亲的身体肉眼可见的差了不少,他不想给自己再留遗憾,况且,高级将领们接二连三的交出兵权,他这个前朝的武将现在又有什么可干的呢?至少要等开始吞并荆、湘时,自己先去军中谋个一官半职再说。

所以,他安心陪着父亲。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都说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母亲离开后的一年,父亲也随着母亲的脚步去了。

就在料理父亲后事的时候,郑王、周太后母子要移往房陵的消息也传来了,他才发现,哦,已经是公元962年了。因为还有父亲的后事要料理,他只是去送了送那个孩子,没有行礼,没有叙旧,只是告诉他:“好好活着。”

这个孩子的眼神里藏满了心事,可是,他真的太小了啊,根本无力在五代这个“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时代支撑起这么弘大的叙事,平淡终老,是最好不过的结局了。

……

一切都重归平静的时候,他向新帝提出了想要继续效力大宋的想法,新帝仁慈,念他接连失去双亲,不忍他在悲痛中还要为这个新生的政权殚精竭虑,所以,大方的要他先守孝三年吧。

李景第一次萌生了什么都不再管、回另一个世界陪妻子孩子的想法。

这三年里,各地叛乱一起接一起,不是没人来找过他,只是在他看来有能力治国平天下的人,算来算去,只有一个赵元朗和他身边的人,剩下的人,终是难成大器。

直到四年后,他终于领到西班末位供备库副使的官名,从七品,没有任何差遣。

李景心里一阵冷笑,他缺的是这点俸禄吗?只是为了自己的长远打算,他还是忍了下来。

如果能预知到自己的后来,他一定会觉得自己可笑。

他不停的游说各方人马,让他们劝皇帝尽快北伐,什么南汉南唐,都不足为虑,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小国上面。

开宝二年,对北汉的征讨无功而返,九月大军转而南下,李景拼尽了全力,还是没能劝阻成功。

南方接二连三的捷报传来,李景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他知道,历史在沿着既定的轨迹走了下去,留给宋太-祖北伐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果然,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的那个冬天,皇帝的突然离世,使得大宋与北汉之间的战争悄然结束,赵光义继位了。

李景太清楚新上位的皇帝是什么样的人了,他从史书上看过的事迹还历历在目,除了直言进谏,他已经别无选择了。能打的将领越来越少,军队的战斗力也在不断下降,北边的少数民族不断强大崛起,留给他的时间越来越少,再采取什么迂回的计谋,天知道中间会发生多少变数。

他不断请战,却还是连随军出征的资格都没有。

他苦笑了一下,连卸磨杀驴的事,这个皇帝都不愿意给他当这头驴的机会。

雍熙三年五月东路军败于岐沟关的消息传来后,他知道这场败仗的意义。就算是在弘大的历史惯性下,个人无能为力,那么,还是要再试一次。

李景最后一次向皇帝请求出征。

“臣愿领兵北上,不胜不归。”

坐在皇位上的官家笑眯眯的问他,你怎么对北伐的事比我和我哥都执着上心呀?

“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