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187)

作者:传山 阅读记录

有些每年来小住一段时间,有些是常年住在这边,即便常年住偶尔也回家去住一段时间。

中午,在单位食堂吃过饭,杨清出来溜达消食,走在小花园里,就“遇到”了等在这边的董老,彭老 。两位老人见到杨清还没有说话就自己先乐起来。

彭老开口就是家乡话,“丫头,出来消食啊?”

“彭老,董老,是有事吧?”单刀直入,不兜转,直入主题。

“哈哈哈,老董,我就说丫头聪明能猜到吧?”

其实两人都挺尴尬。

这丫头一点也不好玩,一点也不知道婉转些。

董老咳咳两声问,“小杨啊,我想上门感谢你,可又怕给你带去了什么麻烦。我与家人商量了下,明天请你去我干休所的家吃晚饭,你有时间吧?”

“啊,有,您老人家亲自来请,我肯定得去啊。”

彭老也忙说,“星期天,我家请你吃午饭。有空没有?”

“有。”

“那说好了啊。”两人得到答复欢喜不已。

身边有个神医,不说治病的手段怎么样,至少人家制作丹药的手段了得。

这样的人只能交好。可万万不能疏远。

正好两人都需要感谢杨清 ,请她吃顿感谢饭,是应该的。

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两人才挥手满意的离开。

第二天下班以后,董家在首都的子女都来到干休所。

董家目前只有两兄妹在首都,还有两兄弟在地方部队。

兄妹俩人的伴侣还有孩子也一起来到干休所,得到父母的交代,知道今晚请的小姑娘只能交好不能得罪,具体原因,他们也不知道。父亲说,不能说,是国家秘密。

四个字,多重的分量。两对夫妻都是中年人,也经历过战争年代,也是早早的参军(后来转业到首都地方单位),无论性格咋样,可觉悟是有的。

知道四个字的分量,也代表着不能问。

都是下班前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带着替父母准备好的礼物,好菜,来到干休所。

进门就开始忙活 ,第三代要等放学以后才能来。

杨清来的时候,董家蛮多的人。下班以后,杨清也回了趟不远处的家里。

回家拿了礼物出来的,到楼下遇到朱九老娘。。那老太太的跟老鼠见猫一样,蹭的就跑进屋,吓的呀,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如此。

董老带着儿子一直在家门外踱步,远远见到杨清就迎上去。

寒暄过后,进屋。

屋里原本打打闹闹的孩子们瞬间安静下来。都望着今天爷爷(姥爷)家里的贵客。

几个孩子只有一个想法:贵客怎么是个漂亮的小姐姐。

刚穿越而来时的枯瘦的黄毛小丫头经过快一年时间的养,已经白白嫩嫩,还长高了些。

小脸蛋也张开了一点点,更加的好看。

底子真是不错。

柳叶眉,明目皓齿,肤白貌美大长腿,挺翘的鼻梁,一切都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

几个孩子看了好一会儿,直到杨清与长辈们寒暄完毕,几个孩子才没有继续盯着看。

杨清坐下前,递上礼物。虽然是感谢她,但第一次正式的上门做客,杨清也带了礼物。特意找别的熟悉董老的老爷子打听过,董老在首都的孙辈有四个,兄妹两家一家两个孩子。

没给长辈们送礼物,四个孩子一人送了一份礼物。

“这是?”董老接过,发现礼物居然是小小圆形瓷瓶。

“董老,这是送给您家的几位弟弟妹妹们。您替他们收着。”

杨清也没有解释,因为瓶子上有贴上纸片,上面有写这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效果。

让她们自己看。

晚饭很丰盛,有鱼有猪肉,有鸡肉,比过年还丰盛。

吃过晚饭,坐了半个小时,杨清告辞离去。

等杨清离开,董家油全部聚在一起,“爸,那小杨同志,送的是什么呀?”董家女儿有些好奇。

“我瞧过,是膏子,刚才没好意思看上面写的什么。我拿出来瞧瞧,我想应该是好东西。”

说着,从茶几底下拿出来礼物瞧。

四个瓶子,有两种。一种是玉容膏,一种是冻疮膏。

此时,首都的孩子,多半都有冻疮。

一旦患上冻疮,想断根,在此时的医疗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这个,玉容膏,写的很玄乎,效果好吗?”

董老漫不经心的瞟一眼说这话的儿媳妇,淡淡的说,“不喜欢啊,送给我们两老的。”

两家都是各有一儿一女,正好,一家一瓶玉容膏一瓶冻疮膏。

此时杨清已经回到家里。

远方的南湘省,小杨生产队。

杨家老宅

下工时,杨三叔从城里赶回来,挑进城的箩筐里装着两个大包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