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23)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怕什么,我又不是来讨债的。”客人笑道,“跟你做生意不成吗?”

王全腰板略略挺直了些,回复了官腔:“本行如今只和洋人做大宗生意,敢问苏少爷是代哪个洋行来询价的?”

“Jardine Matheson,”苏敏官不温不火地说,“或者叫……怡和。”

*

看到苏敏官的第一眼,林玉婵以为自己认错人了。

然而他说了几句话,她就意识到,眼前这位装逼装过头的苏少爷,跟前一天那个戴枷示众的可怜虫苏敏官,的确是一个人。

渣甸大班所言不虚。苏敏官失踪数日,留下不少待办的生意,以至于他枷伤还没好,就马不停蹄地上岗复工,显然是KPI催的。

王全殷勤地打开柜台小门,他从容走进,坐在柜台对侧。

*

德丰行所在的位置是珠江北岸的一条繁华大街。商铺的大门并不开在临街,而是退于一条五尺来宽的走廊之后。商铺之间的走廊互相贯通,使行人不至于暴晒于街道,又能从容地选购店铺橱窗内的物品。

铺面不宽,然而纵深极长,院落套着院落,层次分明,极具美感。

这是从南洋传来的建筑形态,颇似近代广州骑楼的雏形。

此时天气炎热,德丰商铺内因着有外廊荫凉相隔,却是凉爽宜人。

王全王掌柜叫人奉茶,摆出一副久别重逢的模样,和苏少爷套近乎。

“多年未见,没想到苏少爷已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实在是……实在是极好,极好。如今苏少爷在怡和洋行高就,可谓东山再起,令尊泉下有知,定然欣慰……”

苏敏官嘴角微微一勾,微笑道:“当初我家抄家,掌柜的只是看个热闹,没跟着砸我家一桌一椅,在下十分领情。”

王全细品品,觉得他这话有点阴阳怪气,又不像是寻仇,不知如何应对,只好赔笑转移话题:“少爷今日真是代怡和而来?”

怡和是老牌洋行,当初一口通商之时,它只和十三行里的顶尖行商做生意。如今十三行没了,怡和对贸易伙伴依旧挑剔得紧,像德丰行这种新贵,它向来是看不上眼的。

今日突然派人造访,王全惊喜之下,不敢尽信。

啪的一声,一张名帖拍在柜台上。那纸上印着个气派的徽章:两条龙托着一张对角线交叉的旗,旗下龙飞凤舞地缠绕着J和M两个英文字符。周围水波流动,很是气派。

林玉婵忽然认出认出这个徽章。她在教堂里见过印着这徽章的信。

王全显然也识得这个商标,登时肃然起敬。

名帖后面还附着一封信,信上的字花里胡哨,全是洋文。

王全虽然也能讲些“拷乜除”、“温拖夫里”的白鸽英文,但密密麻麻的蝌蚪字排在一块儿,就有心无力了。虽然看不懂,但也能推想得到,大概是洋商委托买办前来收购茶叶之类的信札。

王全方才脸上挂的笑,都是礼貌为主,嘴角翘到耳朵上,眼睛依然溜溜转得圆。直到此刻,那笑容才终于开始发自内心,眼睛眯成一条缝,辐射出无数纹路。

他心里已经做上了发财的的美梦,暗暗盘算:英国人。

洋商之间也有竞争,尤其是那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时常互相提防,进货出货由买办全权代理,不透露自己的底细。

这点王全心知肚明。他跟洋人打交道从来是左右逢源,利用洋商之间的嫌隙,这儿坑一小笔,那儿吃个价差,渔翁得利。

大清的兵也许打仗不在行,但大清的商人能把洋人摆弄于股掌之间,王全十分自豪,觉得当年洋人攻城烧地也未必是坏事。时势造英雄嘛。

他熟络地招呼苏少爷:“怡和洋行往日并不从本行进货,今日大驾光临,想来是别家茶叶不合您家大班的意。不是小人自贱,这中国人做生意哪,坑蒙拐骗、以次充好的太多了,只顾眼前蝇头小利,损了咱们华商在外国的信誉,着实可恶。本行不一样,德丰的茶叶就畅销海外,花旗国总统点名赞誉,洋主顾随意开箱,只要稍有不满,咱们整箱免费退换!所以啊,少爷今天是来对地方了——少爷说要买多少茶叶来着?”

苏少爷有些不耐烦,指着那信说:“这货单上都写着呢。你家通译呢?”

通译不在。王全虽识些英文,然而和大多数广州商人一样,他只会听说,不会读写。看着那洋文蝌蚪字就头疼。

反正洋人的文书绝对不会有错。王全不愿露怯,笑道:“少爷直接跟小的说,也是一样的。”

小灶上煨着滚水。王全亲手斟茶,笑眯眯地令伙计端上一盘甜咸点心。

林玉婵躲在后门外,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边听着王全滔滔不绝,一边感到一股逐渐紧迫的……上厕所的需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