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237)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五分钟后。

“咳咳……咳咳咳……来碗面茶,我谢谢您了……”

…………………………

此时不是饭点,掌柜妇人得闲。林玉婵招呼她来一起坐,稍微提两句“同乡会”,瞬间拉近革命情谊。

“姓马,行一,叫我大姐就行。”掌柜妇人爽朗道,“闺女是广东人?听不出来啊,官话挺溜嘛。”

林玉婵:“马……大姐。”

上海也颇有会说北方官话的,可惜那口音不敢恭维。骤然遇上个官话这么标准的小丫头,马大姐红光满面,精神焕发,那一条舌头可算难得捋直。

“……闹长毛之前就来了。开始是投奔亲戚,后来亲戚得罪人,我们跟着吃挂落儿,只好自己单干。您别说,真跟京里不一样。洋人满街跑,每天都瞧新鲜。就有一样,流氓恶少也多。这确实比不得京里,谁管你呐!可是今年,你猜怎么着,有人管了!……”

这马大姐机关枪似的越说越兴奋,一半时间在聊自家创业史,另一半时间在盛赞那个没见过面的“苏老板”,说那会费交得倍儿值,最近几个月少有番鬼骚扰,也再没人把死孩子丢到她家下水垃圾里去了。

林玉婵吓得脸白,结结巴巴说:“为、为什么会把死、死孩子扔你家……”

“盖味儿呗。一会儿你揭锅,闻闻我内卤煮就懂了。”马大姐一口闷了桌上的豆汁,面露不忍之色,“扔别处,早早被人发现,寻着源头找家去,闹出来多不好听哪!还得捡回去自己收殓——多半是刚养下的丫头片子,那脐带都没断,浮在一盆臭了的腰子大肠里……造孽啊!”

林玉婵觉得那面茶有点喝不下去,咬着筷子头,平复一下心情。

知道古人有各种重男轻女的陋俗。但这血淋淋陋俗,从旁人口中轻描淡写说出来,还是给她重锤一击。

她心里有个荒唐的想法:林广福居然还不是最操蛋的爹。起码他没把她刚出生就混在下水里丢了。

马大姐也觉自己有点话多,讪讪一笑,拍一下自己嘴角,轻声道:“丫头,你也是义兴片儿内的,今日来认亲,大姐知道有事儿。你说吧。”

林玉婵点点头,问她:“最近有没有京里来的贵人,到您这里采买食材的?”

贵人嘴刁,长途跋涉到外省,多半要想念家乡那一口儿。纵然自己带了厨子,但那原料调料之类,还得在当地采买。

所以林玉婵直接奔北京小吃店。此处本地人不常来,一般是做外派京官、旗人的生意。如果有大户人家突然增加采买量,肯定会引起市场波动。

就算没在这家买,上海京味馆子不多,供应渠道狭窄,互相都通气。

果然,马大姐笑道:“还真有,昨儿个刚跟我这儿买了十屉糖火烧当早点,然后又定了饽饽和乳油——就隔两条街,有石狮子那家,据说是个京官家眷……”

-----------------

林玉婵跟马大姐聊了半小时,就聊出了赫德几个月都寻不着的情报。

文祥的夫人姓潘,沈阳汉军旗出身。潘氏另有个妹妹,嫁个地方官,去年调来上海剿长毛,可惜水土不服,刚上任就去世。潘氏妹妹生了遗腹子,遗憾又没养活。一下子老公孩子全没,成了孤零零寡妇。

这做姐姐的姐妹情深,闻讯立刻启程来上海陪伴妹妹,打算再等家里男丁请假赶来,处理完这边事务,便一同接这妹妹回娘家去。

京里的人,局气仗义。这些八卦也是马大姐跟潘家厨娘混熟以后,从她那里听说的。若换个人问,马大姐一准儿守口如瓶。

马大姐最后叹气:“你瞧这些贵人金饽饽,平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过着神仙般日子。可银子也买不来长命百岁。这潘家夫人连死丈夫儿子,成了没脚蟹,就算锦衣玉食,每天不得以泪洗面?对了,我听说啊,她前阵子乱了心神,天天做法事,又人生地不熟,倒被那假和尚尼姑骗去不少钱财。据说还想去礼拜堂,请那洋人教士给她讲经,叵耐男女授受不亲,只得罢了。其实就算是西方的洋神,那手里的生死簿也是写好了的,能给谁开恩呢?”

马大姐在异乡经营小吃铺,悲欢离合见过不少,倒看得通透。

林玉婵跟着唏嘘一阵,结了账,另附五成小费,道谢离开。

-----------------

肚里的北京小吃还没消化完,林玉婵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

中午刚过,她行色匆匆,来到徐家汇天主堂。

高大的天主堂建筑旁边,立着一座清秀洋楼,屋顶也挂十字架。楼门口钉了木牌,写明这是英国某女子教会。

两个穿黑裙的中国女佣在院中洒扫。另有一个五十多岁的西洋女子,正弯着腰,捡拾地上掉落的栗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