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334)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但账房赵怀生还是提出异议。

“我自然愿意。但这不现实。如今账面上的现银已快用尽了,还有我们要付的违约金……”

赵怀生不是事业型男人,以前每天都是最早收工的。虽然业务能力强,但能不管的事一律不管。

这次他开口干预,可见万不得已。

“咱们去尽量求人通融。不能通融的,违约金先付了,不能损害容先生信誉。”林玉婵立刻接话,“我这里有一千四百英镑现钞,可以再支持一段时间。”

从海关磨来的一千八百英镑余款,两百英镑留给义兴上下打点,她再留两百,以应对未来不测之需。剩下一千四百英镑,全拿来救急。

从一英镑到五十英镑,各种面值都有,厚厚一沓,她一张张数一遍,让大家看清楚。然后取出两百,放进带锁钱箱,其余的塞回自己的贴身小腰包里。

“剩下的钞票,我收在虹口保险柜里。大伙省着点用。哪怕是不太合法的支出,一笔笔都要记账。缺钱管我要。”

常保罗轻轻抽一口气:“林姑娘,钱哪来的?”

“余款。”林玉婵不多解释,“如果总号这里有尚未收来的余款,也烦请大家多跑跑腿,能收多少收多少。银行贷款,哪怕提高月利,也要申请延期。如果他们一定需要容先生签字,这封手写信可当做委托书,看看能不能通融,让我来出面办理。另外……”

林玉婵忽然住口,定睛扫过伙计们每一人的面孔。

“另外我有个不情之请。”她放轻声,神色真挚,“在这段时间,可否只拿一半薪水,咱们共度时艰。如果实在有困难的,我可以代替容先生,全额结付本月工钱,然后好聚好散。至于我自己,容先生归来之前,我的分红分文不取,全作公用。“

她有条不紊分派事务,一大段话说完,站起来,朝众人鞠躬。

大家忙站起来还礼。

“姑娘这是什么话。若是能争得东家平安出来,我们白干也心甘啊。”

“谁要现在拍屁股走人,那不是缺德吗!”

“你都不拿钱,我们好意思拿一半?”

“小囡,你想好,这弄不好就是竹篮打水,你一场空的!”

正直之人不怕牺牲,只怕牺牲得没有意义。

林玉婵笑道:“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诸位有家有小,不能让他们全喝西北风啊。”

她又说:“我有靠谱的朋友帮忙打点。下个月皇帝寿诞,衙门不理公务,有充分的时间运作。只是咱们大伙可能要艰苦一些。但我想,博雅对诸位来说已经算是第二个家。为了这个家不散,咱们这几个月,暂时先勒紧裤腰带吧。”

常保罗率先点头:“好。”

其余人也先后表态:“苦几个月是可以的。万一到了秋后还无音讯,咱们再另谋出路便是。”

不知不觉,已经都接受了林姑娘的领导。

林玉婵立刻邀请众人一道,将今日的共识写在纸面,大家签字画押,然后挂在柜台后面的墙上。

“博雅洋行临时共管委员会”,从这日起,全速运转。

-----------------

-----------------

上海县城十六铺码头内,绿树已开始成荫,天气渐暖,水鸟也活跃起来,贴着水面飞来飞去。

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卸货的码头工人忙得脚不点地。水上支着窄窄的竹制栈道,通向泊在深水里的钢铁轮船。无数赤膊工人肩挑手扛,蚂蚁搬家一般,将一担担货物抬上轮船。

林玉婵驻足一棵大树旁,她用头巾裹住半张脸,远远的观察。

这就是《北华捷报》上提起的,新兴的两广移民短工市场。

上海本地短工继续短缺,要价越来越高。以前她还能负担,但如今博雅洋行正在生存线上艰难求生,新订单几乎没有,旧订单还要继续完成,这笔短工支出就愈发显得刺眼。

码头上人不多。有十几个等生意的年轻广东后生,习惯性地穿太少,搓着手,跺着脚,还不太适应上海的气候。还有几个身材短粗的天足客家女,大声用方言谈论哪个东家给钱最慷慨,哪些中介专门坑人,还抱怨上海的官差巡捕多管闲事,赤脚上街居然被训斥,还得花钱做鞋穿。

码头一股水腥味。林玉婵贪婪地听了一会儿家乡话,弄清了这里的市场规则。

确实比上海本地工人要稍微便宜一些。但要提供食宿,而且被褥要格外厚的。

忽然,几句女声飘进她耳中:“……今日怕是又冇饭,好黑仔啦……快点走,或许还有工……”

林玉婵蓦地转头看过去。这声音好耳熟!

人群里挤来四五个青年妇女。她们手上拎着扁担,头顶梳着黑黑的油亮发髻,只是穿得单薄,脸上刻满风霜愁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