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568)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她说完最后一句话,自己都觉得有点不相信,胸中波澜起伏了那么一秒钟。

去年她连滚带爬地卖棉花时,每天等洋行开价,等得心惊肉跳,感觉自己像个赌场上的雏。

而这一次,她总算有点信心,觉得自己能稍微预测一下棉花价格的走向。

其余商人也有同感。不觉,几个棉花友商凑到她跟前,说道:“苏太太,我们算了算各地的洋行收购量,商量了一下。这次洋人开价低于二两半,我们花衣街的商铺一概不卖。”

林玉婵马上说好,加入这个临时的价格同盟。

十几年来,一直被洋商握在手里的“定价权”,终于在今日,被中国人摸到一个手指头尖儿。

至于茶叶,由于是中国特产,出口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独有的游戏规则,价格不太会上蹿下跳。唯一有点威胁的竞争对手印度,被去年洪灾伤了元气,所以现在中国茶商的日子还算滋润,用不着像棉商那样天天坐过山车。

但是博雅的茶叶生意貌似到了瓶颈。负责茶叶的老赵分析了各地茶货数据,不无担忧地说:“英商收购量整体收缩,咱们的精制茶和德丰行的招牌精制茶特点雷同,德丰行又不惜成本地压价,今年咱们的精制茶销路不太乐观。专供俄国的红茶,又被汉口那个李懦夫抢走许多份额……”

这就没办法了。林玉婵综合各地茶叶销量数据,只能决定先减产,维持品牌生存。

去年她用茶叶的利润补贴棉花,今年轮到用棉花补贴茶叶。可谓风险均摊。

--------------------

一个钟头很快过去。写着情报的小黑板已经被无数手指描得白花花。义兴商会的第一批加盟成员个个斗志昂扬,觉得这费用交得物超所值。

林玉婵请两位经理回去上工,自己又等了一会儿,掐着时间,让人清理黑板。

当然有人不让,拦着她请求多看一会儿。林玉婵拼着被人抱怨,坚持将黑板擦了。

众人依依不舍地离开。

“苏太太,再会啊。”

林玉婵客气:“闲时可以常来坐坐。有新情报一起分享!”

她把整理过的原始笔记随身带好,打算回去就锁保险柜。

在没有丝毫版权保护意识的大清朝,要想抱紧自己的独家情报,也只能用这么落后的方法。

送走最后一位友商,林玉婵随便找个凳子坐下,摊开笔记本运笔如飞,记下今日的商会开张情况,稍微做了个总结,哪里做得不错,哪里需要改进,两周后再聚,需要注意些什么……

没一刻就写不动。找个桌子趴了,闭上眼睛,放空一刻。

将近一百加盟会员,给商会带来将近一万两银子的初始资金。分成之后,她拿七千两。

轮船购价一万九千两。三年才能还清。

然后,她的“义兴商会”才能开始积累利润,才能有资源去实现她其他的点子。

前提是,她提供的情报持续产出价值。大家中途不下车,一直续费。

好难啊……

不过成就感大大的。

尤其是那些年龄比她大一倍两倍的资深商人,求知若渴地听她讲情报,赔着笑问这问那的时候,那感觉比卖了五两一担的棉花都爽!

摸着石头过河。刺激是真刺激,累也真的累。

几个伙计来来去去清理卫生。规律的扫帚声十分催眠。

林玉婵拖着脚步回到后面办公室,陷在她专属的绿色小沙发里。

博雅公司如今业务繁忙,洋楼里来往客户多,素质有高有低。林玉婵最喜欢这沙发,心疼它被人不爱惜地乱坐,干脆搬来商会,满足一下自己的小小占有欲。

对面桌子后头,有人抬头,朝她微笑。

林玉婵情不自禁地也笑起来,嘴上却抱怨:“我嗓子都说哑了,你不出去帮我支吾一下。”

“免谈,”苏敏官翘着二郎腿,懒洋洋说道,“我还是比较喜欢看苏太太出风头。”

倒不是他有意将林玉婵“捧角儿”。他内心有种蔫坏的念想,看着那些平日里满口尊卑伦理的有钱富商,今日为着几串数字、几条新闻,朝他们本来看不上的女流之辈摆出热情笑脸,一口一句太太,他心中那点阴暗叛逆的天性,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他管林玉婵要了商会的冠名,就真只是捞个虚名,具体管理事务丝毫不插手,只享受商会福利。

他甚至不用挤在人群里看黑板。林玉婵拿出整理好的原始笔记,朝他晃晃,然后隔着桌子丢过去。

苏敏官一把接过,慢慢翻着,抓张纸,打算简略做笔记。

义兴船行虽然不专做某项大宗商品生意,但运输过程中,若是船有空仓,也会就近采购当地土产,运到另一港口再卖出,赚个小差价,补贴点成本。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