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623)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王全忍不住提醒:“那是福建话。”

“差不多啦。”黄老头笑道,“总之,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想当年我揣着五十银元来上海,差点死过多少次,才挣出后来一番身家。不是我埋汰你,王老板,当年我要是像你一般谨慎,如今还在某个棉花铺子里跑堂呐!”

王全忍了又忍,忍下了一句“广东和福建差很多”,还待再说什么,忽然,有人端一碗面条过来,礼貌说:“拼个桌?”

王全一抬眼,见那人一身长衫,腰间挂个烟斗,穿得比自己都体面,居然也来这寒酸面馆填肚子,心道:“死要面子。”

跟这种穷酸没什么好交往的。王全不耐烦挥挥手:“谈事呢,不拼!你到别桌等等去。”

赵怀生礼貌告辞,出了门,顺手把面条送给墙根一个乞丐。

走过一条街,进了个中档茶楼。林玉婵已经点了单,茶博士送来碗筷。

“林姑娘,”赵怀生坐下,很放松地端起一碗鸡丝粥,“那个跟你有仇的王掌柜,你猜猜,他如今和谁混在一起?”

*

“噗。”

林玉婵刚喝下去一口粥,差点全喷出来。

王全居然和黄老头混在了一起,可谓臭味相投。

这黄老头,自从携款消失以后,她就没在花衣街见过,以为他被“同乡会”抵制,没生意做,早就在上海混不下去了呢。

没想到,居然还在附近溜达。看来是有意避着她。

人有百态。有些人像温室里的异国奇花,盛开时鲜艳璀璨,但那水土只要有一丁点儿不对,立刻败落不复往常;有些人则像是丑陋的杂草,不管飘到那里,给点水分就能扎根,然后乱蓬蓬的喧宾夺主,好像凭借一点顽固的生命力,就能成为世界的主宰。

既然再相逢,就是缘分。既然敢再来惹她,林玉婵也不能白给他当沙包。

她问:“他们聊什么?”

“无非是怎么对付你。姓黄的如今是他军师。”老赵本是宽容厚道的性子,此时居然忍不住一个冷笑,摸着长胡子,作出个军师造型,“我真是不明白,以王全的底子,踏踏实实从头做起,去码头搞大宗茶货,一样能慢慢赚钱。他跟你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一定要砸咱们博雅的牌子、夺你的铺子呢?风险这么大的事,哪比得上稳扎稳打,一点点赚钱?听你讲过,他也不傻呀!”

林玉婵觉得自己知道原因:“并不是他多恨我。他……大概已经不知道该怎么白手起家了,只能打我的主意。他买房产股票的事,多半也是黄老头撺掇的。两个人各取所需,倒算不上朋友。”

过去在德丰行,王全可谓翻云覆雨,分分钟几万两银子的买卖,早就把他的胃口养大了。如今要他回到几十年前,从几十两、几百两的单子开始签,他多半没这个耐心。

正如许多中了彩票巨奖的普通人,奖金挥霍完毕之后,再也回不到过去那朝九晚五的社畜生活,中了奖反而破产,这是人性的弱点。

就说林玉婵,如今不说大富大贵,起码奋斗出小富即安,能随时去茶楼吃一顿像样的点心。如果突然剥夺她的一切,让她一文不名地重新开始,从一天管两顿饭的力夫做起——落差是肯定会有的,干劲是肯定不足的,捷径是肯定想走的。

林玉婵分析道:“所以王全多半还会继续把资源都倾斜到跟博雅的竞争上。咱们的精制茶不能停产,继续跟他斗。我不信他炒房能炒出无穷无尽的钱来。”

她顺便敲打自己,在大清做生意,挣出万贯家财都没有保障。自己现在充其量算是小康水平,可不能“死于安乐”。

王全和黄老头并肩从小面馆里出来,急匆匆地走上街。

林玉婵放下茶钱,远远跟在后头。

王全先回到德丰行现在的行址——其实不过县城北门外一个不起眼的小门脸。待了一会儿,又出门,去了附近的“鼎盛钱庄”,在门口犹豫了一会儿才进去。出来的时候,胳膊底下夹着一个厚厚的文书帖袋,是钱庄拿来放汇票银票的。

然后王全转弯,看那方向,是去“英联房产公司”。

销售员张百万热情出迎,把他俩迎进去。

出门的时候,王全手里又多了个帖袋。他和黄老头拱手道别,然后自己带着个仆人,双手护着帖袋,低头往回走。

林玉婵从容追上,笑着打招呼:“王掌柜。”

王全吓一大跳,下意识把那帖袋往身后藏了一下。

“妹仔?”

这个被老豆卖了换大烟的小女孩,初见她时还是缩头驼背、见谁都害怕的可怜虫;可不知从何时起,她竟似完全变了一副模样——长高了,肌肤丰泽了,笑起来的时候容光焕发。美则美矣,却让他平白感到不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