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727)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哎,怎么了,有人欺负你?”

林玉婵摇摇头,擦擦泪。

“那——唉,你要出去,有点难度。这窗户估摸得锯个三五天,外头的兵丁……姐姐,冒昧问一句,你练过几年?”

林玉婵破涕为笑,赶紧说:“先不逃,先不逃。”

原本是个可有可无的罪名,她一逃,就完全坐实了。就算没被追兵当场格毙,以后也得惶惶一生,除非能躲到香港澳门,猫一辈子。

“我是被诬陷牵连的……”

她用最简洁的语言,把自己被卷进的案子描述了一遍,连同被宝良逼婚的事,和盘托出。

“嘛玩意儿啊!我瞅那小子揍性不是好人!”冯一侃气得骂了句粗口,又后悔,“他大爷的,我干嘛要嘟噜嘴把你的住址告诉他啊!我该死!”

林玉婵:“我答应了。”

冯一侃一愣:“你……”

这么云淡风轻的,是不是还得恭喜一下?把刚才的粗口吃回去?

“不然在这儿关久了非得死掉不可。”林玉婵说,“能帮我跑个腿吗?”

冯一侃见她一个小姑娘遭逢大难,忍不住心软想安慰,但嘴上还得锱铢必较,笑道:“十天早过了,您那八块银元已经花完啦。这是打算续费……”

“这一封信,是我的案情详述。你在路上抄录两份,分别送到《北华捷报》和《上海新报》报馆,原件留好,”一沓写得密密麻麻的白纸穿过窗缝,急切地塞到冯一侃手中,“这一张条子,抄四份,分别送到博雅公司、江海关总税务司……”

冯一侃慌忙叫停,“等等,我没去过上海,你说慢些。”

林玉婵又重复一遍,“博雅公司、江海关总税务司、上海洋炮局马总办的太太、还有义兴船行。”

这最后一个地名冯一侃总算认得。他犹豫片刻,终于小声坦白:“姐姐,其实义兴的那位苏老弟,这两天跟我通过信。他让我看护着你,有什么花费他报销。可是你、你这……”

林玉婵忍不住轻笑。她早有预感。

难怪这么积极呢。两头赚钱。

“这是无妄之灾,哪能怪你。”她很大度地说,“好啦,我再专门给他写个条子,让他照样给你全额报销……”

从宝良手里诓来的白纸有限,此时只剩寒酸的巴掌大一张。

林玉婵待要下笔,又迟疑了。

落叶被风卷着,在狭窄的胡同里哗哗作响。夜色弥漫,裹着一种不祥的浓黑。

她忽然茫然。历经了愤怒和辛酸、苦楚和屈辱、恐惧和危难,终于给自己博来一个给他写信的机会。可是她已经答应了跟别人的婚约。

这窄窄一张纸条上,她该写什么呢?

“冯师傅,”她忽然说,“那个《三郎还家》的新戏,上海没演过。敏官爱听戏,你见到他后,跟他好好讲讲这戏。”

冯一侃答应一声,有点莫名其妙。

“就是那个小寡妇被恶霸强娶,然后她那死老公其实没死,恶霸竹篮打水,小寡妇夫妻团圆那个……”

林玉婵点点头,“还有,你替我向他道声对不起……”

冯一侃是走江湖的艺人,人情通透,听几句话,已经猜出这苏老弟跟她的关系不一般。

他安慰:“你说嫁给那个官少爷?唉,自古民斗不过官,这是迫不得已的事儿,苏老弟肯定知道你的苦衷,不会怪你……”

“不是这件事,是另外一件。”林玉婵说,“他可能会为难,但我求他帮我这一次。”

她最后一次下决心,在那纸条上只写了两个字。

“娶我。”

婚约即是身契,签了不能反悔,除非——

她忆起戏文里的几句念白:“一女不聘二夫,凡事讲究个先来后到。萧三郎既然没有死,他才是你的正头夫。任他是皇亲贵胄,也不能罔逆人伦呀!”

现在就看,宝良派人送去的那份她亲手写的自白书,还有托冯一侃递送的这些求救信,哪个最先到上海。

------------------------------

“阿姐,唔好同我讲笑。”

苏敏官匆匆跳下踏板,声音平和,但步子已经急了起来。

红姑直眉楞眼地环顾这间船坞。义兴近来是真有钱,听说洋人的价格战没把它搞倒,反倒让敏官少爷趁机偷袭,低价收购来许多破产的小船行。今日这船坞她更是来都没来过,还是义兴的伙计把她带过来的。

苏敏官也忙。大概是因着身边没姑娘,他趁机出差跑长路,充实得一塌糊涂。

“我没有开玩笑啦,”红姑收敛心神,有点着急,“那个京里来的信差说得明明白白,还有妹仔的亲笔信。我虽不识字,但两位经理都看过了,说字迹没错……”

听到“林姑娘在京里托付终身,不日成婚,请大家就地处理博雅资产,日后有缘相聚”的消息时,博雅众人着实懵了好一阵。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