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816)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此单净赚白银三万两千三百两。

然后偿还怡和洋行的六千担原棉。货款五万两,加上货栈租赁定金五百两,扣除原棉总价四千八百两,净赚四万五千七百两。

“以后不这么玩了。”林玉婵压着胸口砰砰的心跳,眼看苏敏官将这些钱款入账,斩钉截铁地给自己制定原则,“吓死个人。”

这是幸亏她预判准确。否则,但凡原棉价格没有跌穿地面,她此时大约已经在码头上扛大包了。

或者一个不慎,因为挡人财路,被算计得死不见尸。

或者因为选错了银行,功亏一篑,血本无归……

在十九世纪做买卖,风险跟现代完全不能比。谁能想到,资本说跑就跑,银行说倒就倒,上海租界里齐楚营业的十四家外资银行,如今只剩五家?

她只想做买卖,不想卖命。这钱挣得算不上舒爽。

不过,也算是个难得的人生经历。一次就够了。

苏敏官在砚台上舔笔,略带好笑地看她一眼。

“让你非要打弹子球。”

当初非要掺和进来的是她。今天心有余悸半死不活的也是她。这姑娘天生不适合投机暴富,就擅长稳扎稳打。

最后是宝顺洋行的远期合约。五千担棉花,当初收了四万四千两货款,如今只要四千两零头就可买到货。如果她足够昧良心,还可以向宝顺讨那一万一千两的尾款。

“估计他们也付不出。”林玉婵眉开眼笑,爽快给洋人免单,“就算有钱也不会肯给我的。”

“此单净赚四万两。”

苏敏官算得云淡风轻,然而记账的笔尖落在纸上,止不住的微微颤抖。

“等等。”

林玉婵想起当初两大买办在自己洋楼里唱双簧的模样,留个心眼,先不让他记。

“以利洋行、布伦瑞克洋行——当初跟你签订小额远期合约的小型洋行,最近怎么不见它们消息?”

苏敏官不假思索地笑道:“早就倒闭了。人都跑回欧洲去了。尾款收不到,气死个人。”

林玉婵心中一动,道:“去宝顺先看一眼。”

-----------------------------------

宝顺洋行大楼外面乱成一团。有人排队登记着什么,更多人在围观看热闹。

林玉婵惊讶地发现,无数力夫正在从里面搬东西——西洋家具、地毯、油画、自行车、小提琴……

“宝顺洋行”(Dent & Co.)的金字招牌被人摘了下来,随意丢进一辆板车,和一堆破铜烂铁混在一起。

“这一车,十两银子一口价,谁要谁拿走!”

一个小厮声嘶力竭地喊道。

苏敏官突然拉着林玉婵的胳膊,转身就跑。

“哎……”

他不计形象地狂奔,后头两个巡捕喘气追不上。

“喂,住脚!还有没有廉耻了?男女当街……呼呼……”

一直跑到宝顺洋行位于虹口的商业码头。码头入口拴着铁链,旁边挂个牌子,写着“结业清算”。

这个以走私发家,靠鸦片贸易掘到第一桶金,曾是远东首屈一指的英资洋行,拥有全亚细亚最大快艇的老牌资本主义先锋,因“生意极清”而被迫停业。

码头里人不少,大多是穿西装的洋人。他们带着看热闹的神气窃窃私语。

“这年景,谁还有钱买船……估计多数要流拍……”

“香港分行也停业了?啧,那栋大楼真是不错,可惜现在没钱……”

“没有法律纠纷?那就好……”

空地上堆着成箱的劣质鸦片、茶叶和棉花,编着号。大部分是棉花,一捆捆巨包被人挤得滚来滚去。

另有十几艘大小不一的轮船、趸船、驳船,静静地泊在编了号的泊位里,那些曾在中国的水面上叱咤风云的海兽,此时低眉顺眼,被团团缆绳缚住,随浪摆动,好像沉睡的美人。

木牌上写着每艘船的参数和起拍价格。

水妖号、皇后号、女武神号……

主持破产拍卖的洋人大声宣布,宝顺洋行的债权人——买过公司债券的、被拖欠货款的、以及被拖欠薪金的职工——享有优先优惠竞拍权。

博雅公司手握宝顺一万一千两白银的欠条,一跃成为最大债权人之一。

苏敏官蓦地转头,目光炯炯。

“林姑娘——退股。离职。结算。”

林玉婵措手不及,身上没账目,只能用脑子强行回忆,闭目数秒,怀里摸出汇丰银行支票簿,又环视四周,在一块纸板上找到当日汇率表。

苏敏官轻声提醒:“别忘了一九分成。”

她点点头。其实这些钱,她早就打定主意,都是苏敏官的。她一文钱不会眼红。

但平心而论,她也确实该挣点“辛苦费”。平白受人恩惠,也不是他的风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