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科举文男主(穿书)(57)

作者:三千一粒 阅读记录

“不必。”他看向面前埋在自己臂弯中,趴在桌上的梁乐,“早已说过,我不信神佛。”

若是果真有神佛于世,也莫要将你的福气给我了。

他们只要保你平安便好。

我亦是如此。

·

贡院门前。

同样的卯时,与四个月前不同的是,那会阴沉暗淡的天色,此刻已经破晓。

一簇阳光拨云见日,朝着这些等在门口的学子们身上洒来,清晨的薄雾未散,可见的颗粒漂浮在空中,倒是如掺了金丝的轻纱一般,飘飘摇摇指引着考生们前路的方向。

梁乐笑意盈盈,许是今日天气不错,她也不像上回府试那般紧张。

一旁的学子们都知晓这次院试的重要性,能否考取“秀才”,就在这一场了。个个都顾着自己,心中负担极大,自然没有如同上回一样四处挑衅的考生。

何况李轲因为治水一事,在江南百姓与这群学子间都有了不小的名望,如今众人对他即便谈不上尊敬,也是会友好示意的。

见贡院开门,官吏们已经开始指挥排队顺序了,梁乐充满信心,对身边青衣长衫的少年人道:“李轲哥哥,快进去吧!我会在这儿等你的。”

现在是清晨,尚还未热,但等他考完这场出来也是傍晚了,李轲自然不会让梁乐在这儿等上一日:“你在客栈或是回家中等我便是,莫要中暍。”

梁乐眨眨眼,不想在这事上和他多争论,否则李轲说不定要亲眼见到她离开才肯进场。她点点头,推着李轲的肩让他去排队:“好啦,我看着你进了贡院便回府。”

李轲有些不信,但梁乐已如此说了,他只好顺着力道往贡院门口走。

他面朝前,却听到后方传来清楚而坚定的言语:“李轲哥哥,你肯定能中秀才的。”

身后人手心的温热似乎透过脊背的布料、肌肤,传到了心间,带得胸腔内的跳动都变得清晰可见,仿佛在耳边发出剧烈的响动。

他没有回头,却回应了这句祝愿:“自然。”

他会中秀才,而且,等这次院试之后,他会想明白,自己心底的这些悸动究竟从何而来。

·

院试本应换位主考官,但许是因着江南水患的缘故,朝廷近年来官员又实在是有些不足,最终竟然仍然安排了赵学政当江南院试的主考官。

院试与府试不同,仅有正试、复试两场,考校的内容分别是八股文与帖诗、帖经。若是通过了这两场,录取的学子们便称为“生员”,也就是百姓们常说的“秀才”,从此往后便算是有了功名傍身,见到知县也不必行跪礼了。

李轲在衙役的带领下找到自己的号舍坐好,等待开考的时间里,无数的学子从他的面前走过,脸上的表情或悲或喜,或期盼或难耐。人间百态,不过小半个时辰,倒是见得差不多了。

清脆的一声响动传至每个考子的耳边,有官员宣布考试的开始。

李轲甚至听见了沉重的大门合上,细微的锁扣闭起的声音。

试卷随着笔墨纸砚一起分发下来,李轲写下自己的座号与名姓,便开始看试题。

第一道八股题为“志士仁人”。

这句话又是截题,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题不算难,看到的一瞬间,他的脑海中便有着无数句破题能写下。

但不知为什么,看到这样一个词——志士仁人,他的眼前似乎浮现了那日满地泥泞的画面。

梁乐身上的丝绸衣裳被溅上大大小小的泥点,她站在梁府的大门前,面对着他,脸上是难得的严肃神色,语气是少见的训诫劝导。

她在教自己,何为“仁”,何为“德”;何为“圣人”,何为“天下”。

李轲敛下眼睫,遮住了眸中的浓郁暗色。他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第一句破题。

——圣人于心之有主者,而决其心德之能全焉。

他写下家国天下,谈论志虑高洁。

他写下生死利害,辨析志士之勇、仁人之优。

写着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心仿佛被拉扯着。纸上的八股文变成了梁乐与他自身的博弈,一面是太平盛世,一面是世事炎凉。

旭日东升,薄雾终于散开,猛烈的日光透过号舍的缝隙穿进来,驱散了此处的一切阴霾与灰暗。

他的心在这样的挣扎中缓慢平静,那两个字打败了一切他物,占据着正中心的位置,流向四肢百骸,涌向脑海眼前。

这篇文章的最后,他写下:

——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

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如同他已经作完的八股文,又如同再无阻碍的前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