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男频搞基建(356)

作者:封玖 阅读记录

和她们做类似事情的人还有很多,每一个入住新城的居民,都切身体会到新城的奇妙之处,他们怀揣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在这儿落地生根。

新城渐渐走上正轨。

楼喻便将重心放到另一件事情上。

孙信等人传回消息,天圣教离开桐州后,将主力潜藏在启州。

启州去年遭遇洪水,百姓十不存一,正好适合天圣教暗藏行迹。

教众大多本来就是流民,而今扮成流民来到启州,并暗中招揽其他流民匪徒入伍,行事隐秘,并未引起朝廷注意。

教派的力量是强大的。

很多人被教义蛊惑,成为天圣教的忠实拥趸。

孙信等人在军营中经常上思想教育课,脑子清醒,意志坚定,并没有被逻辑不通、错漏百出的教义洗脑。

这种教义也只能骗骗绝望而单纯的老百姓。

天圣教势头越来越足,楼喻自然不可能毫无作为。

他召来霍煊。

霍煊在机械制造和改良上,的确颇有天赋,得楼喻嘱咐后,一直在尝试改进现有的远程攻击武器。

大盛现有的弓弩有连弩和弩车。

连弩因操作不够便捷,遂多用于步兵。

据楼喻所知,明朝有种连弩,结构简单精巧,射速极快,以轻便见长,妇人孩童皆可执,可以用于骑兵。

弩车又叫床弩。

大盛的床弩射程最多六百步,如果楼喻没记错的话,宋朝研制出一种三弓床弩,需百余人绞轴张弦,射程可达千步远。

这种床弩的箭矢堪如现代标枪,经发射后可以成排成行地钉入城墙,攻城的士卒还可以通过攀援箭矢爬上城墙,故又称“踏橛箭”。

三弓床弩乃攻城一大利器。

楼喻提出设想和弓弩改良方向,听得霍煊一愣一愣的。

他本身在武器上就涉猎颇深,也在不断改进武器性能,但进步极其微小。

乍闻楼喻所言,便如醍醐灌顶。

他不是想不到,而是不敢想。

准确来说,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方向,所以导致进展艰难。

现在楼喻给他提供方向,他恨不得立刻回去研究。

自他展示这方面的天赋后,楼喻特地让他在机械厂任职,专门研究各种器械。

他手下还管着不少技术精湛的匠人,都签了保密契约的那种。

他们只给楼喻干活,就算辞职不干,五年内也不准再从事相关工作。

霍煊带着楼喻的思路回到机械厂,开始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不管是轻便快捷的连弩,还是霸道强劲的床弩,他都要造出来!

春耕伊始,庆州和沧州葱蔚洇润,一片盎然之景。

郭府内却愁云惨淡。

郭濂恐怕时日无多了。

监视郭府的探子上报消息,楼喻听闻,不由愣住。

郭濂这个人,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他脑海里了。

到底是曾经的对手,楼喻仔细想了想,决定去见一见他。

郭濂大限将至,倒是给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他带上冯二笔和霍延,一同前往郭府。

郭府这两年过得格外清苦。

楼喻记得上次见郭棠,他还是个充了气的大胖子,而今却已成了一个瘦削的青年。

他脸上再无昔日嚣张气焰,人也沉默许多。

“郭棠见过殿下。”

青年躬身作揖,恭敬而臣服。

楼喻温和道:“郭公子不必多礼,我今日来是想同郭知府说说心里话,不知能否行个方便?”

郭棠抬眸,桃花眼忧郁而沉寂。

“殿下说笑了,请。”

几人刚行至院外,便闻一股浓重的药味。

想必郭濂这两年,都在同药材作伴。

楼喻踏入内室,一眼看到榻上形销骨立的郭濂。

他没法动弹,全身上下只有眼珠子可以动。

郭濂乍见楼喻,竟有些激动起来,嘴里“嗬嗬”不停,口涎顺势淌到脸侧。

郭棠熟门熟路替他擦拭,平静道:“爹,殿下特意来看您。”

郭濂直直瞪着楼喻,似有千言万语。

“郭知府已经很久未曾出过门了吧?”楼喻问。

郭棠答道:“自生病后便未曾出过府。”

有楼喻的人在,郭濂和郭棠轻易出不了府,即便府中下人出去采买,也有楼喻的人跟着。

郭棠言罢,忽然跪地恳求:“请殿下允许家父出府一趟,了却遗憾。”

若是就这么凄凉死在府中,对郭濂来说,大概会抱恨黄泉。

他想在死前,再看一看外头的世界。

楼喻颔首:“行,我带你们去新城转转。”

郭棠喜不自胜,连忙感谢。

郭濂虽见不得儿子求人,但一想到能出去,心中也涌出几分雀跃。

郭棠和仆从将郭濂抬上马车,跟着楼喻的车驾,从郭府出发,一同驶向新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