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男频搞基建(449)

作者:封玖 阅读记录

至于之前来庆州谋求出路的文人士子们,他们已经被庆州的风气同化了,也提不起反对的斗志。

反正他们没想过休妻,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楼喻没研究过“休妻”制度的历史,也不清楚这个制度存在的历史原因。

他只是觉得,所谓的“七出”不过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一种压迫,所谓的“三不去”不过是打个棒子再给颗甜枣。

其中“七出”中的“恶疾”犹让让楼喻难以理解。

妻子患了难以医治的疾病,就能以“不可共粢盛”的借口休掉,还能更搞笑一点吗?

“不可共粢盛”就是不能参与祭祀。

制定规矩者认为妻子因恶疾不能参与家族祭祀,会对家族造成不便,遂可休之。

何其自私!

如此不公的制度还留着干什么?

直接废除!

废除休妻的规定一出,庆州女子只觉得心头畅快极了。

至少她们的婚姻生活稍稍有了保障,至少她们不会再像汪小花一样,因为莫名的理由被休弃。

楼喻没打算步子一下子迈得太大。

他只在庆州废除休妻制度,是因为庆州与其余七州不同。

在庆州,他是绝对的权威,无人胆敢置喙,废除休妻这项政策才能彻底落实。

其余七州还不到时候,单从社会风气上来说,就不及庆州开放包容。

八州修路工程如火如荼。

数万劳工在笔直平坦的道路上洒下汗水。

而这种建设模式,又滋生了其余岗位。

这么多劳工总得吃饭吧?

谁来做饭?

这种时候,八州闲来无事的妇人便派上用场了。

她们每日做饭就能拿到工钱,何乐而不为?

就算施工队每日只啃干粮,那干粮也得提前做好吧?

数万劳工,数万张嘴,这个需求量是极其庞大的。

八州的妇人们热情参与修路工程中,整日忙得不亦乐乎。

忙着外头的活计,自然就没办法操持家务。

男人们就算心有不满,但看在工钱的份上,也只能忍下,开始学会自己做。

习惯都是可以养成的。

观念都是可以改变的。

等到他们发觉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接受了生活上的改变。

庆州之外的风雨,楼喻根本无暇顾及。

时隔两年,姚金所在的商队,终于给楼喻带来了好消息。

之前国内混乱,楼喻获得足够的棉花后,就没再让姚金去西域采购棉花和棉种,而是让他跟着沧州的海船,往南进行贸易,并搜寻新品种。

新品种可遇不可求,商队一直没有进展,直到这次商队归庆。

姚金恭敬地将匣子呈上楼喻桌案。

“禀王爷,此物是商队意外所得,请您过目。”

楼喻本来只是漫不经心地打开匣子,却在看到匣子里的东西时,顿时愣住。

这不就是红薯吗!

他轻声问:“此物从何处所得?”

“回王爷,咱们的商船在海上遇到了风浪,不慎迷失了方向,飘到了异国他乡,当地人吃的就是这个,他们叫它‘甘薯’,小人见甘薯味甜饱腹,产量不比土豆少,便买了一些回来。”

楼喻温声道:“海上风险大,商队辛苦了。此次寻物有功,去找账房领赏。”

“多谢王爷!”姚金喜不自胜。

楼喻又道:“听你这么说,这甘薯倒是可以作为老百姓的口粮。”

姚金连连点头:“确实如此!而且此物种植方法并不难,烹饪也简易,王爷不妨试上一试。”

“可。”

楼喻吩咐冯二笔:“交待下去,让厨房听姚金指挥,烹饪一些甘薯,今晚咱们就尝尝。”

“是!”

虽然红薯耐储存,但毕竟在海上漂泊这么久,里面的水分已经消失一部分,蒸煮出来后,口感算不上好。

但味道确实挺甜。

楼喻将红薯分发给总衙众人,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叹。

他这才终于露出喜意,吩咐姚金道:“甘薯如何种植,你可曾记下?”

“回王爷,小人记得清清楚楚。”

楼喻颔首:“种植甘薯一事,你届时与农部部长林大井对接,商讨出一个方案来,再呈给我。”

当初推广种植棉花时,姚金和林大井已经合作过一次,也算是培养出了默契和经验。

他将甘薯的种植条件详细告知林大井,林大井思量后,便打算在江州进行甘薯的种植试点工作。

甘薯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八州中,江州位于最南边,气候条件最为合适。

加上江州本来粮食产量就不高,还不如试试甘薯的种植。

林大井制定好方案,呈报给楼喻。

楼喻阅罢,深感欣慰。

经过数年培养,他手下的人做事基本都不需要他过多操心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