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女文豪,还钱!+番外(125)

作者:不语忍冬 阅读记录

既然如此,那么沈游只能够选择使用大家都在用的压榨法。

沈游抽空调查了一下,丁家村会种植少量的芝麻,年年收了芝麻之后就去油坊榨油,付一点加工费即可,这样的油基本省一点就可以够他们吃一年的。

看上去沈游搞油好像没什么前途,但是她敏锐的意识到,这种自给自足的方法最大的毛病就是需要自己提供芝麻,也就占据了许多土地。

在纺织业一片兴盛,南方的改稻为桑轰轰烈烈的情况下,大家恨不能连睡觉的床都种上桑树,更别提要花地方种芝麻了。

如果沈游的油价可以低廉到一定程度,精打细算的老百姓一定会蜂拥而上,他们还可以把节省出来的土地拿来种桑树。这可比榨油有钱途多了。

况且一旦改稻为桑愈演愈烈,种植芝麻的人必定会相应减少,油价都有可能要上涨。这时候做油简直大有钱途。

问题就在于怎么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取出更多的油来。

沈游最先想到的就是更换原料。

大齐主要的榨油原料是芝麻,沈游当即想到了大豆。麻烦的是,大齐早就有人试验过各种原料榨油,最终发现大豆的出油率比不上芝麻。

所以大齐百姓在朴素的社会实践之后选择了以芝麻作为主要的榨油材料,还有什么菜籽油、鱼油等等小众油。

明知道大豆的含油量高于芝麻,碍于提取工艺无法改进,沈游迫于无奈只好放弃使用大豆。

这样一来,她就只能在芝麻上打转了。

八九月正好是芝麻的收获季节,但是现在已经十月份了。

因为去油坊也得排队,所以只剩下零星几户人家还没榨油。

为了借机观察油坊到底如何榨油,他们的榨油工艺大概是什么等等,沈游跟在了丁家村的榨油队伍里,佯装自己是去花钱榨油的。

她一面走,一面感慨自己的敬业。

沈游,一个不惜辛苦榨油都要观察竞争对手的好先生。

第56章

丁家村的榨油坊在村的左侧,沈游是跟着丁七郎他们家去的,别人手里都拿着芝麻,就她两手空空,完全不像是要去榨油的。

别问,问就是只买油不榨油。

大概是碍于沈游读书人的身份,丁七郎一路都不太敢跟沈游搭话,他和两三个兄弟一块儿只顾着低头沉默的走路。

“丁兄弟,我们这榨油坊买点油大概需要多少钱?”。

丁七郎毫不奇怪,沈游一看就是个四体不勤的读书人,问出这种毫无常识的问题才是正常的。

“一斤油四十文左右”。

沈游打听完油价继续问,“丁大哥,我来了丁家村也想种点芝麻,那你们这些芝麻大概要用多少地啊?”

丁七郎虽然奇怪沈游干嘛净问些不相干的问题,但他全当读书人没下过地,一时好奇,老实回答道,“三分地”。

沈游跟着丁七郎一行人很快就到了榨油坊。

榨油坊内主人正在里面烧火蒸芝麻,一见沈游他们来了,慢吞吞的走出来,“老规矩”。

丁七郎和几个兄弟一块儿把芝麻倒入篮子底部,那榨油师傅一走过来,看一眼道,“正好三十斤。”

沈游一方面佩服这老师傅的眼力,一方面又好奇道,“敢问老丈,这三十斤芝麻大概能出个几斤油?”

老师傅一看沈游是个读书人的打扮却问出了这种没常识的问题,颇为自傲道,“小老儿手艺好,能出个八斤半的油。”

沈游一算,大概出油率是在百分之二十八左右。

她想了想,考虑到金陵是大城,周围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工匠的手艺水平应该相当不错,那么二十八的出油率应该已经算是不错了。

来之前,沈游打听过,他们带来的三十斤芝麻是丁七郎家里用三分地种的。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一年用油大概是在七八斤左右。

按照沈游之前问到的,市价一斤油四十文,年最少买油二百八十文。普通老百姓一年收入四五两银子,也就是四五千文。

这一年到头要是靠买油,那在油上花的钱占年收入的比值最低也有个百分之五了。还有必需品的盐、修补农具、交钱抵押徭役等等,桩桩件件都比油重要。

怪不得大家都自己种芝麻来榨油,否则根本买不起啊。

金陵地处江南,纺织产业发达,况且年年海贸出口大量的丝绸,所以织造行业对于蚕桑有极大的需求。金陵普通百姓家中女眷几乎人人采桑叶养蚕。

沈游问过,丁七郎用了三分地种出了三十斤芝麻。而这三分地如果拿来种桑树,这对于家中的副业收入就有了极大的改善。多养的蚕完全可以抵消油价。况且腾出来的地方根本不需要占据稻米的种植土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