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女文豪,还钱!+番外(475)

作者:不语忍冬 阅读记录

为了保住自家尚在宫中“做客”的妻女,保住在国子监“读书习武”的儿子。

蔡兴怀殉国尽忠。

“也是造孽”,蒋宜嘀咕了一句。

姚志勇面色平静的走过蔡兴怀的尸身,冷冷道,“若你我稍稍手软一些,今日躺在地上被人怜悯的就是我们了”。

蒋宜一凛,宋鸿更是低声道,“属下知错”。

在战场上对敌人心怀怜悯,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

这句话,适用于这场水战,也适用于钟山之战。

事实上,钟山之战结束的远比这场水战还要快。

这倒也不奇怪,皂衣军的夜袭经验原本就极为丰富,又是提前侦测地形,又是声东击西,敌人也不是什么不世名将,要是这样还打不下钟山门,带队的耿天工简直要羞愧死。

两场战役一结束,东西合拢之下,大军直入金陵外城。

第208章

明明大军已经按照原定计划攻入外城、围拢内城,沈游却没能感到丝毫欣喜之意。

因为相较于并不困难的钟山之战,真正让她担心的是淮河—大散关一线的战役。

皂衣军此次出战人员共计十万,目前围困金陵的只有五万,剩下的五万人马名义上正陆陆续续冲金陵赶来,实际上却早已奔赴淮河—大散关一带。

然而由于地理距离限制,战争讯息无法即使传递,故而金陵、与淮河大散关一带的战役都必须有人坐镇。

为了吸引秦承章、秦承嗣的注意力,扰乱敌方视线,沈游与周恪的两人均到达金陵,主持金陵之战,甚至数次在外城门出现。

然而早在昨夜,周恪轻骑出营,带人快马加鞭,直奔大散关。

当然,沈游也颇为忙碌。她得在彻底切断秦承章外出通讯、传粮的道路后,带上五千水军并一万步卒,前往淮河一带。

如果从空中俯视的话,那么从西到东的这条南北分界线大概就是大散关—武关—汉江—淮河,光是这条分界线上就有十余个州县,横跨五个省份。

当秦承章处于金陵内城并被围困后,等于被切断了向外的通讯、运粮等道路,那么他囤积在这些关隘、水泽里的兵就等于无头苍蝇,各自为战,极适合一一击破。

故而不论是秦承嗣还是皂衣军都会在此时动手,以争夺各大关隘。皂衣军要北上,秦承嗣要南下,局势一触即发。

这一场场战役里,首要的就是要快。

沈游夤夜赶路,昼夜疾驰之下,终于在四天之后到达了距离蓼城百里附近。

蓼城隔淮河与汝阴县相望。

如今的蓼城驻守的依然是秦承章的士卒,河对岸就是秦承嗣部驻扎的汝阴县。

光是蓼城一地,秦承嗣就在此屯兵一万。

“此地城坚墙高,攻下恐怕不易”,皂衣军已在距离蓼城百余里的村寨里停下了,这会子沈游正跟着轻骑前来查看蓼城。

马平泰摇摇头,“城虽坚,墙虽高,但粮食不够、人心不牢,或可以此为切入点”。

此刻,沈游正光明正大的站在距离蓼城城门不远处说话,对于城墙上的守军毫不避讳,简直视他们于无物。

“欺人太甚!”

蓼城驻扎的守军副统领高德义站在城墙上,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愤怒道,“将军,待我出城,打杀了这帮人!”

守军统领焦修面白无须,气质儒雅,浑然没有一分武人样子。

他养气功夫极好,只是平静道,“来的人是谁?可能看得清楚?”。

这就很尴尬了。

他们手上又没有千里镜,皂衣军又统一皂袍,发饰,盔甲,望过去只见一支黑压压的骑兵队,能认出个啥啊!

高德义郁闷道,“别管是谁,打就是了!”

焦修摇摇头,“我们在此地镇守多年,说是北抗秦承嗣、南拒皂衣军,这话说的自己都信了”。

高德义尴尬不已。

因为别管是秦承嗣还是皂衣军,此前的首要任务都是消化并掌控自己的地盘,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秦承嗣在北方,小股流民起义一直没停歇过,粮食连年欠收,又撞上数次中小型地动,北方胡虏年年南下打秋风,国库也不丰盈。

更惨的是,秦承嗣承袭了大齐的家业,祖宗家法不好改,北方的宗室高达二十万之巨。简直等于秦承嗣要白养着一帮不事生产、天天只会领禄米的蛀虫。

除此之外,由于丢失了南方等大片土地,这不仅意味着国库粮食收入减少,还意味着几乎断绝了南方的农税、海贸收入等等。

秦承嗣能够收取到的只有北方的商税、农税,这些钱对于常年备战、时常赈灾的北方来说,堪比杯水车薪。

秦承嗣这皇帝,当的满头都是包。继承家业竟还不如沈游、周恪白手起家来的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