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带娃读北大(37)

作者:燕扶 阅读记录

余晓玲却淡淡问了句:“她的脸,怎么好了?”

那边李玉几人见场面不对,简单交接几句,把书留下,就先回家去了。

这女知青是个心大的,不知她在想什么,噘嘴闷声抱怨起来:“早就好了。而且,你看她,那身段,那气质……比当姑娘时竟还好几分,简直了!感觉这岳宁啊,就像是脱胎换骨,换了个人一般。”

“脱胎换骨,脱胎换骨……”

余晓玲低眉敛思,轻轻呢喃着这四字成语。冰冷的天气,头上竟沁出一串汗珠。

***

满心盘算着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明天早上吃什么的岳宁不知道,她刚刚给旁人带来多大的震动。

此刻,她正扒开层层覆盖,钻进地窖,吭哧吭哧搬着菜。

家里存菜的地窖,就在离村不远的菜地陇边。冬季,川南这边,农家多以大白菜萝卜为食,当然,像南瓜土豆这些,也能存放到开春之前。家家户户都有这样一个小窖,或开在家里,或开在地间。

“明天得剁馅做包子,多搬两棵白菜……晚上做个红薯粥……明天做南瓜丸子……”

好像还没怎么收拾,篮子就满了。岳宁调整一下,最后又放进去四颗土豆。

她拍拍手上泥土,有些骄傲,她不愧是整理小能手。只是,到出去的时候,就有些困难了。

地窖有一人多高,出口一侧头顶上,出口下方方便出入,垫高了些许。以往岳宁拿的东西少,踩着这高台,先把菜递上地面,而后人再出去。

谁知,她今天贪多,又穿得厚重,行动不便,举了几次,菜篮底与地面总是差之毫厘,而后失之千里。

心头闪过对自己这小身板的万千不满,再试一次,不行只能减量了。

谁知这次刚举高,手中蓦然一轻,篮子已经凌空一道弧线,飞出了地面。

飞,飞了?

岳宁一惊,下一秒便对上一双比这雪后阳光还要清澈温暖的眼。

“还不上来?”他说。

岳宁这才看清来人:“余老师?!你怎么在这儿……”

说话间,岳宁几下子轻车熟路爬了上去,拍拍身上蹭到的浮土。

待她站定,余温才回答她的问题:“跟着你过来的。”

“哈?”

他举了举手中的杂志,岳宁这才看到,他并没穿棉大衣,也没有戴手套和帽子,纤细修长的手指都已经冻得通红。

“这杂志,我也带了一份,先借给你看。在后面追你,你走得真快,怎么都赶不上。”

这才反应过来,刚刚几人说话的地方,竟然就是小学门口。

岳宁有些感动,更有些不好意思:“太冷了,想赶紧拿了回家,便走得快了些。啊,我们快回去吧,你这——再冻着了,了不得。”

“没事,不太冷。”

手都冻成这样了,还不冷。

她边腹谤边三下五除二把地窖的覆盖层复原,想赶紧提起篮子就走,却有一双手抢先她一步。

“欸?”

余温把杂志塞到她手里,掂了掂手里的菜篮子:“还挺沉的。”

岳宁瞬间更加不好意思,解释:“这不下雪了吗,懒得出来,就多拿了点……我自己来吧。”

她想拿过来,余温不松手,暗暗较量两个回合,也只好由他。

只是,走过小学门口,他还是坚持帮她把东西送回家,才又回去。岳宁万分过意不去,请他进屋喝杯茶,他也不肯。明明手冻得通红,却真似不冷一般,气定神闲地往回走。

岳宁看着那风度翩翩的背影,只觉亲哥那句似仙的评价是非常贴切。

这几个月,这余老师渐渐和村上的人熟悉起来,其中自然也包括岳宁。多数人对这位老师,非常敬重。少数人或因为嫉妒或因为心上人跑到人家那里各种献殷勤,深恶痛绝。岳宁两种人都不是。

她既尊重,又欣赏,还有些——

怕。

岳宁那为数不多的一丁点怕,来源于学生时代被老师支配的恐惧。

这几个月相处下来,岳宁发现,这余老师,虽然字写得龙飞凤舞潇洒万分,但实际上,就是个板正的老先生,还好为人师。几个月前刚拿到教材时候心底柔软的温情,也在各种卷子和大红的对错号之间,消散殆尽。

现阶段,两人是一种奇怪的师生关系。

比如,几本杂志中间出现了一小摞不明黑白文件,岳宁抽出来一看。

好家伙!

一沓子油印的数学题。

还泛着墨香。

“这……”

上面夹着张纸条:

“我让李玉帮你带的,新年礼物。

不用谢。

年前计时做完,交到我办公室。”

岳宁:“……”

谢谢您咧!

想着,她把书和卷子一卷,塞进篮子的空隙,双手提起,进了家门。

同类小说推荐: